第一百零八章鞋匠(第2/7頁)

我這個朋友工作的地方是重慶市中醫院,如果算上這次的這個老奶奶,這個地方將是我在2009年送過兩個人的地方了。因為下半年的時候我還因故在那個醫院送走我一個忘年交。

重慶中醫院原本在一號橋附近,但是我不知道是什麽原因遷址了。現在的中醫院位於重慶盤溪一帶,石馬河高速出口附近。醫院的建築風格有些古樸,可能是因為中醫的關系,醫院的綠化帶裏放著例如張仲景華佗扁鵲李時珍等名醫的雕像,也許是對醫院本身有種強烈的排斥感,我只要一走到醫院裏,就說不出的渾身上下不對勁。而且在醫院的時候,我可以去回避一些我們行業裏的技巧,因為在我而言,我要察覺到鬼魂的存在或許比很多人要容易得多,而我的職業就是替人把這些鬼魂給送去他們應當去的地方。所以醫院這種地方,難免碰上幾個迷路的或是迷失的,你說到時候是幫還是不幫呢。

到了醫院以後,我先跟我那個朋友碰了面,我那朋友告訴我,老頭兒早上的時候來送過稀飯,現在回去工作去了。因為之前他告訴我老奶奶都是年近80的人了,那老頭歲數也應該不小了才對,怎麽這麽大歲數還在工作?於是我問我那朋友,這老奶奶難道沒有其他家人可以來照顧了嗎?醫生朋友告訴我說,最早的時候他就問過老奶奶,說是他們夫妻倆歲數挺大的時候才有了第一個孩子,是個兒子,但是後來兒子參軍的時候遇上了越戰,已經在二十多歲的時候就犧牲了,於是後來兩個老人就一直膝下無子的生活著。家裏原本還有些親戚,但是隨著自己都活到快80歲了,那些親戚有的也就離世了,還有的也漸漸疏遠了,他們夫妻倆本來也不是本地人,籍貫是重慶奉節的一個小鎮。大概一年多以前因為被查出來得了這個病,當地的醫療水平有限,於是夫妻倆就賣掉家裏的全部家當,也沒能賣個多少錢,但帶著這些錢來了重慶。先後輾轉了好幾家大醫院,最後才轉到中醫院來接收治療。

我有點不懂,重慶的醫療技術在全國都還算的上是先進的,尤其是那個新字頭的部隊醫院,長期接受各種疑難雜症,什麽雙頭嬰啦,連體人啊,右心臟啊等等,也在專業領域有非常傲人的成就,癌症這些病,其實到哪家醫院就診都會有比較好的療效才是,為什麽還要輾轉呢。

我那醫生朋友把我拉到一邊說,這個你就有所不知了,現在的很多醫院都會先選擇接治,但是人到了病入膏肓的時候,對生存的欲望就會更大,於是就對醫生的寄望更高,而對於醫院來說,這樣的病人其實並沒有多少治療的價值,無非就是個時間長短的問題。但是又害怕實情相告的話,會引起病人情緒上的崩潰,於是就拐彎抹角的勸他們出院,在醫生們看來,他其實是把病人生的機會重新放回到社會上,讓他們碰碰運氣看是否能找到更好的醫療環境,但是在病人的角度來說,這似乎就是在告訴他們,你快死了,你還是別死在我這裏的好,還能給我們騰個床位。

話雖然難聽,但這的確是個事實,只不過醫患雙方的立場不同,大家各自有各自的想法罷了。這也是因為互相的溝通存在問題,造成了誤會,擠壓久了,醫患矛盾也就出來了。

我對我那朋友說,聽你的意思,就是這老奶奶壓根就沒有醫院敢收治了,走投無路了你們才收留她的?說這話的時候,我有些生氣。因為我原本就有些憤世嫉俗,但是在生死的問題上,我覺得咱們每個人都是平等的。因為我曾經聽到過不少次關於醫療的負面消息,例如艾滋病病人需要開刀動手術,但是醫院不肯收治,其理由是有在手術過程中讓醫務人員感染的風險。又或者說那些執意要順產的孕婦打算去醫療質量較好的醫院分娩,但是卻被告知順產占用床位的時間比剖腹產更長,這對醫院的收益是有影響的,於是不肯收治。再或者說是一些古稀老人,本身就難免多病,醫院方面常常在明知道結果的情況下,就把這部分病人當作了一個賺錢的工具,一方面說什麽一定積極治療,一方面還收受病患的紅包,另一方面自己心裏卻清楚得很這個人壓根就沒救了。

我不以偏概全,但這個問題確實存在,且不在少數。我甚至覺得我朋友當時選擇接治這個老奶奶的時候,就可能是最後一種。在我看來,病人看病肯定是要花錢的,這無可厚非,我姑且不去討論現在醫療費昂貴的問題,因為那也不是我幾句話就能改變的事,只是現在存在一個很現實的情況,如今的小部分醫療工作者,的確沒有了當初所謂的救死扶傷,生命至上的職業操守。

朋友大概聽出了我有些生氣,他也知道我這個人是個大齡憤青,於是趕忙跟我解釋到,說不是這樣的,當初收治老奶奶的確是因為他們沒有別的路可走了,醫院方面也是因為同情這麽個老人,再者她目前的病情已經到了最後的階段,你采取什麽治療方式都回天乏術,於是選擇中醫的保守治療,作為他個人而言,他覺得既然自己身為醫生也能代表醫院,雖然沒有直接宣判一個人即將死亡的權力,但是卻能夠用中醫國粹的理念,盡可能的延長病人的生命,即便是死,也別死在手術台上。所謂的“保守治療”,什麽叫保守,就是能拖則拖的意思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