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故友(第2/3頁)

我瞬間有點慌亂,因為在我看來這是挺丟臉的一件事,尤其是在美女面前丟臉,那會讓我非常痛苦。於是我走到吳春生老人跟前,接過他手上的包,然後把手放在他的腋下,打算扶著他走,他卻微笑著跟我說,年輕人,不用了,你看我用拐杖,其實也就是稍微省力一點,我身體還行,不用攙扶。

奇怪的是,眼前的這倆人,雖然是祖孫倆,但是口音卻用挺大的差別,老人說話的聲音字正腔圓,一股子北方味,但孫女卻有點嗲氣,估計那國語水平也比我好不了多少。吳小姐走到我身邊說,他們是轉機過來的,所以比較勞累了,既然老前輩讓我來接待他們,於是希望我先帶他們到酒店安置,我說好,趕緊接過她手裏的拉杆箱,然後帶著他們走出航站樓。

我把車打著雙閃停在路邊的,所以在這段時間裏沒被警察叔叔給開罰單甚至拖了去我感到很慶幸,因為那並不是我的車,而是我借的我舅舅的車。我總不能開著我那二手桑塔納去接人吧。上車後我問吳春生老人說,請問您的酒店是在什麽位置,他告訴我,在解放碑。我迅速在腦子裏回想了一下解放碑附近的酒店,萬豪、洲際、海逸等,這老人祖孫倆看上去日子過得不錯,想來是不會去住那種不帶星的酒店的,於是我問他說,是萬豪還是洲際呢?老人呵呵笑著說,都不是,在炮台街那一帶,我們已經定好了快捷酒店了。

快捷酒店,看樣子這祖孫倆也不是胡亂花錢的人。不過這倒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身為一個重慶人,我竟然不知道炮台街在哪。於是我有點不好意思地對吳春生老人說,對不起吳老師,我不太清楚炮台街在哪,解放碑那一帶我比較熟,可是我好像還沒聽說那邊有個炮台街,您是不是記錯了?他笑呵呵的,聲音洪亮,他說沒記錯,就是炮台街,你們現在叫滄白路。我說收到,現在就去。但是我心裏在嘀咕,滄白路就滄白路嘛,你偏得跟我說什麽炮台街。

於是在路上的時候,吳老告訴我說,幾十年前他還在重慶的時候,那地方就一直被人叫做炮台街,但是並沒有炮台,而是在古時候那兒面朝嘉陵江,又在半山腰上,所以視野開闊,是個軍事要地,於是古時候的將軍就在這裏設立了很多大炮,就叫做炮台街。而現在的滄白路就在洪崖洞的上方,那兒的確有吳老說的那家快捷酒店,我心想人家大老遠來一次重慶,洪崖洞是個不錯的地方,而聽吳老先前的說法,說他幾十年前就在重慶,我想這次也算是故地重遊,到滄白路感受一下老重慶,那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機場到滄白路還是有一段路的距離的,所以我嘗試著跟他們聊天,也乘機打聽下他們此行到底是什麽目的。由於之前注意到祖孫倆的口音有些不同,於是我就問吳老,說你們是哪裏人?吳老告訴我說,他是山西太原人,我再問他貴庚了,他告訴我,他已經83歲了。我說老人家身體挺仙健的啊,他樂呵呵的就沒有再說話,我從後視鏡裏看到他倆眼呆呆的望著窗外,一副感情飽滿的樣子。於是我找不到理由去打擾,如果他真的作為一個幾十年後重新踏上重慶這片土地的故人,那麽他和這座城市必然有著那麽一種千絲萬縷的聯系,而也許是因為生活的城市不同,他沒有辦法留下來,所以這次回來,才倍感懷念吧。當然,除了透過後視鏡打量後排座窗邊的吳老外,我也偷偷瞄了瞄副駕駛上,吳姑娘的大腿。這很容易造成車禍,我是知道的,所以我特別把車速稍微減慢了一點。

吳小姐跟我說,她和爺爺是來自台灣,這次回內地來,一是為了尋根問祖,二是拜訪舊人。自己父母要幫著哥哥嫂嫂照顧孩子,也走不開,自己恰巧在台灣拿到了美國一個大學的留學申請,所以乘著這個機會就跟著爺爺一道,一方面照顧下他這個老人,一方面也是回來看看同胞的情況。

我雖然對台灣印象不深,不過她的說法倒是解釋了為什麽口音不同的原因。對於台灣,我只知道那裏是國民黨的地盤,他們參加國際比賽的時候,都說自己是中華台北隊。而台北是一個城市,中華台北,根子還在中華,起碼人家還沒有把自己放到一個國家的高度上。對於政治問題,我一向是不會多說的,兩岸的關系和情況不同,所以人民在認知的角度上難免會有偏差,這就好像金大胖二胖三胖告訴他們的人民,三八線以南是敵人的土地,是傀儡的政權一樣,所以多年來朝韓之間骨肉分離的事情不在少數。而對於台灣同胞來說,我向來還比較客觀,起碼老一輩的台灣人,幾乎都是中國大陸移民過去的,於是我猜測坐在身後的吳老,八成也是因為政治原因而和故土分離,到老了,氣氛松懈一點的時候,才回到自己的家鄉。恰好那一年,一個叫宋楚瑜的人,在自己的家鄉湖南,用地道的湖南話對鄉親們說,鄉親們,楚瑜回來了。不管是裝腔作勢還是在作秀,至少我從那句話裏,聽到一種難以言喻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