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時光隧道的陰兵(第2/3頁)

平李同捷之亂,是在唐文宗大和二年(公元828年)。可是,在五年前,即唐穆宗長慶三年(公元823年),就有人發現有一支軍隊行進在前去平叛的途中了。也就是說,五年前的人,看到了五年後的景象。這怎麽可能呢?薛用弱在《集異記》中告訴我們:確實有人發現了那支奇異的軍隊。按作者的解釋,那支軍隊有可能是陰兵。

陰北把關,南禦並山濱濟,空闊百裏,無人居。地勢險厄,用兵者,先據此為勝。迄今天陰日暮,鬼怪往往而出。長慶三年春,平盧節度使薛蘋遣衙門將劉惟清使於東平,途出於此。時日已落,忽於野次,遙見幕幄營伍,旌旗人馬甚眾,煙火極遠。惟清少在戎旅,計其部分,可五六萬人也。惟清不知,甚駭之……後四年,李同捷反於滄景,時大下兵皆由平陰以入賊境,豈陰兵先致討歟?(《集異記》)

薛用弱生活在中晚唐時代,在做刺史的閑暇之余撰出該書,不求篇幅之長,而以文筆優美、內容驚人取勝,汪辟疆先生甚至認為該書是“唐人小說中之魁壘”。

故事說的是:長慶三年,平盧節度使薛蘋派部將劉惟清去山東東平公幹,當他進入平陰地界時,意外看到前方荒野中行進著一隊大軍。劉以多年軍中經驗推算,這隊人馬有五六萬人。當時,各地藩鎮雖強勢,但一個地方的總兵力也不會達到這個數字。所以,前方出現這麽多軍隊一定是有來頭的。

劉惟清很奇怪,正欲看個究竟,恍惚中感到一個身著喪服的人來搶他的馬。他全力與之搏鬥,那人卻憑空消失不見了,荒野中的五六萬大軍也離奇地沒了蹤跡。而五年後,李同捷發動叛亂,在王智興的先遣部隊不能奏凱的情況下,朝廷組織各路兵馬總計五六萬人作為後援去平叛,他們進入李同捷的地盤前,會合的地方正是平陰。

說到陰兵,唐朝志怪中還有一例,只不過跟上面的故事是相反的。在上面的故事中,當時的人們目擊到了幾年後的情形;而在下面的故事中,則是後來人們目擊到了多年前的景象:

開元二十三年,夏六月,帝在東京。百姓相驚以鬼兵,皆奔走不知所在,或自沖擊破傷。其鬼兵初過於洛水之南,坊市喧喧,漸至水北。聞其過時,空中如數千萬騎甲兵,人馬嘈嘈有聲,俄而過盡。每夜過,至於再,至於三。帝惡之,使巫祝禳厭,每夜於洛水濱設飲食。嘗讀《北齊書》,亦有此事:天保中,晉陽雲有鬼兵,百姓竟擊銅鐵以畏之,皆不久喪也。(《紀聞》)

盛唐時代,大家對著月亮寫詩,贊美偉大的帝國。那時人們更喜歡以詩歌的形式來彰顯盛大的時代,所以當時的志怪與傳奇比較鮮見,但也不是沒有,首屈一指的就是牛肅的《紀聞》。這是現在能看到的唐朝的第一部志怪筆記集。上面的記載就來自這部筆記。按照牛肅的說法,這起詭異事件發生在玄宗唐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六月,地點是東都洛陽。

我們看看在六月之前,洛陽還發生過什麽樣的故事:正月,身在洛陽的唐玄宗升五鳳樓,與民同樂,盛宴三日;二月,張守珪大破契丹,至洛陽獻捷,被封為右羽林大將軍兼禦史中丞。皇帝欲提拔其為宰相,被張九齡勸阻:“宰相,乃代陛下處理政事之官,非賞功之位!”

皇帝說:“掛宰相名而已,不任宰相職,行嗎?”

張九齡說:“不行。張守珪作戰勝利了一次,您就叫他當宰相,假若有一天,把契丹滅了,又如何賞他?”

皇帝沉默。

這一年三月,洛陽還發生了大臣侍禦史楊萬頃被刺案件。

楊曾錯殺官員張審素,張家二子被發配嶺南,但於這一年逃回,潛入洛陽,刺殺了楊萬頃。被逮捕後,張九齡認為張家二子殺人情有可原,欲釋放,遭李林甫反對。皇帝支持李林甫,對張九齡說:“孝子之情,義不顧死,似可哀矜,然殺人而赦之,此途不可啟!”

皇帝說的也有道理,於是他又把面子從張九齡那裏找了回來。

這一年,洛陽還舉行了載入史冊的音樂大賽,玄宗命令洛陽境內的地方官帶著轄區內的音樂家會集五鳳樓下。

當然,給洛陽百姓留下最深刻記憶的,還是這一年夏天發生的陰兵或者說鬼兵事件。

當日多雷,但一直沒下雨,天氣十分悶熱,很多洛陽百姓聽到外面人喊馬嘶,就透過窗戶往外看,見閃電劃過的夜空,有成千上萬人馬的身影。街上的人望見此景象更是驚駭,爭相奔逃,有不少人遭踩踏、沖撞受傷。

隨後多次發生這樣的事。玄宗認為這很不吉利,於是請巫師作法,並在洛水邊擺放冥食。不安的皇帝記得《北齊書》中也有過這樣的記載,南北朝北齊天保年間的晉陽就曾發生過類似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