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塔過海的僧人(第2/2頁)

本故事說的是,揚州大明寺有棲靈塔,為整個唐朝最高的佛塔。會昌三年(公元843年),即該寺被拆除前,發生了一件隱秘之事。

當時有詞人劉隱之,遊於明州即今之浙江寧波,一日晚,在旅舍夢見自己泛海而渡,看到西靈塔漂現海面。恍惚中,又見老朋友揚州僧人懷信站在該塔第三層,憑欄對劉隱之說:“我正送此寶塔渡過東海,過些天再返回揚州。”

劉隱之懵懂問:“送塔過海?”

懷信說:“佛門將有大難,護塔過海,以逃此一劫。”

多天後,劉隱之回揚州,一日閑暇,遊於懷信所在的大明寺。

該寺中的棲靈塔是當地名勝,建於隋文帝仁壽元年(公元601年),高九層,其勢巍峨,挑破雲層,最主要的,據說裏面供有佛骨,所以每每吸引香客們前來參觀。李白遊揚州,曾登此塔,並留下一首《秋日登揚州棲靈塔》:“寶塔淩蒼蒼,登攀覽四荒。頂高元氣合,標出海雲長。萬象分空界,三天接畫梁。水搖金刹影,日動火珠光。鳥拂瓊簾度,霞連繡拱張。目隨征路斷,心逐去帆揚。露浴梧楸白,霜催橘柚黃。玉毫如可見,於此照迷方。”除李白外,白居易、劉禹錫等詩人也曾登此唐朝第一塔,賦詩以贊。

只說劉隱之。正當他在塔下轉悠,肩膀被拍了一下,一回頭,是懷信,後者說:“還記得我們曾在海上相見嗎?”

劉隱之猛地想起他在明州旅舍做的那個奇怪的夢。正在疑惑間,懷信把他拉入禪房,隨後進行了一番秘談。

又過了幾天,棲靈塔失火。寺眾大驚,只有懷信躲在人群中,露出微笑。

很快,“會昌法難”開始,大明寺也被拆除。顯然,在這個故事中,懷信已預測到朝廷將要大規模滅佛毀寺,於是施法術,護送鎮寺之塔越海而渡,將其隱藏起來;而在外人看來,該塔像是失火而毀。

當然,這件事除了懷信外,在整個唐朝,只有劉隱之知道。

值得一提的是,段成式在《酉陽雜俎》中,也記載了一則關於該塔的異象:“陳少遊在揚州時,東市塔影忽倒……”這是唐代宗大歷年間的事,難道預示了多年後懷信將該塔渡海轉移的秘聞?

武宗死後,宣宗皇帝即位,恢復佛教,棲靈塔再一次屹立於人們面前:它是被人重新修建,還是被神奇的懷信渡海抱回的呢?

武宗滅佛的原因有幾個。

首先當然與他的個人愛好有關。他是一個虔誠的道教愛好者,寵信道士趙歸真,而後者一直以大力抨擊佛教為己任。

其次,為的是解決唐朝的財政問題。因寺院僧人眾多,又納奴婢,田產更巨,卻不納稅,致使政府的經濟出現大缺口。

此外,還有一則傳聞:武宗之所以滅佛毀寺,是為了搜捕他的叔叔光王李忱(後來即位的宣宗皇帝)。當時,武宗對這位在史上以大智若愚著稱的叔叔心有顧慮,幾欲謀害,在其逼迫下,李忱剃度為僧,隱藏於寺院中。當然,這只是一個傳說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