兇煞迷羊

在中國歷史上,朝廷上的黨爭是經常出現的。其中,綿延時間最長也最為知名的是中晚唐時的“牛李黨爭”。

牛黨領袖是大臣李宗閔,而非後人通常所說的《玄怪錄》作者、宰相牛僧孺。李黨領袖是李德裕。以前的說法是,牛黨代表了新興的通過科舉考試進入仕途的庶族階層,李黨代表了自東漢以來一直掌握大權的世家貴族(李德裕來自唐朝七大高門之一的趙郡李氏)。

我告訴你,這完全是胡說。因為牛黨那邊同樣有很多具有世族高門背景的人,甚至在數量上不比李黨這邊少。至於有人認為“李德裕無黨”,也是不靠譜的。

“牛李黨爭”起源於憲宗元和三年(公元808年)的一次科舉考試。

在那次考試中,作為應考者的牛僧孺和李宗閔大論朝政,並對當朝的執政者提出批評。這時的宰相是李吉甫,也就是李德裕的父親。這事搞得李吉甫很不舒服。更不舒服的是,主考官楊於陵等人認為牛僧孺、李宗閔的文章寫得很好。

於是,李吉甫哭訴於憲宗面前,並指責主考官徇私舞弊。憲宗立馬將楊於陵等人貶官,作為新科進士的牛僧孺、李宗閔等人也沒被朝廷錄用,而到外地做了地方幕僚。後來,有人認為李吉甫做得有點過了,便反訴於憲宗面前,於是沒多久,李吉甫也被打發到南方為官了。

一切都還沒有結束,這僅僅是個開始。

到十三年後,唐穆宗長慶元年(公元821年),又發生了一起科考案。

這一次,點燃導火索的是《酉陽雜俎》的作者段成式的父親段文昌。文昌為朝廷重臣,平素喜歡古董字畫,與其交好的楊某就送給段不少字畫,為的是自己能金榜題名。當然,段文昌跟楊某平時也是有交情的。段文昌隨後找到主考官禮部侍郎錢徽,遞過去一個條子,叫他關照一下楊某。這時遞條子的還有剛剛寫出“鋤禾日當午”的大臣李紳。

沒想到,錢徽沒買段文昌和李紳的賬,最後錄取了跟自己私交不錯的大臣李宗閔的女婿、楊汝士的弟弟等人。而李、楊剛好是這次考試的副考官。

名單下來後,段文昌暴怒不已。

此時,他正要去蜀地做劍南西川節度使。走之前,他聯合了李紳、元稹(皇帝喜歡的詩人兼翰林學士,與李宗閔有過節),以及剛剛步入仕途的李德裕(翰林學士),在皇帝那裏告了一狀。穆宗也很生氣,下詔叫白居易等人復試新科進士。經重新考試,李宗閔的女婿等人全部被刷下。

段文昌帶著兒子段成式心滿意得地去四川上任了,但朝廷上從此留下了一個爛攤子。

段文昌隊伍中的青年李德裕,很快變成這一派的領袖。念念不忘元和三年事件的德裕,他一出手,就顯示出打擊政敵時的冷酷無情。事件發生後,李宗閔被貶到外地為官,從此“德裕﹑宗閔各分朋黨,更相傾軋,垂四十年”。牛黨得勢時,盡驅李黨到外地;李黨得勢時,又會把牛黨成員全部掃出朝廷。

到唐文宗大和年間,兩黨爭鬥進入白熱化階段。

除白居易(牛黨骨幹的親戚,被李德裕視為牛黨外圍人物,而終生不喜歡白居易)等少數幾人外,中晚唐的幾乎所有重臣和詩人都卷入了“牛李黨爭”。

前面說過,雖叫“牛李黨爭”,但實際上牛黨的頭號領袖不是牛僧孺,而是李宗閔,所以叫“二李黨爭”更為適合。關於“二李”的關系,唐人筆記《幽閑鼓吹》曾有一段記載,大意是:

李德裕在揚州為官,李宗閔在湖州為官,兩人針鋒相對。李宗閔被調往東都洛陽出任新官,李德裕感到不安,修書向李宗閔示好。但後者不接受,在去洛陽的路上,特意繞過必經之地揚州,而不跟李德裕見面。但沒多久,李德裕任命為宰相,過洛陽,李宗閔同樣感到不安,給李德裕寫信,表示想見一面。李德裕的回答是這樣的:“我們之間,倒也沒什麽太大的怨恨。不過呢,見面同樣也沒更充足的理由。”

按另一種傳說,李德裕和李宗閔之所以水火不容,跟李宗閔忌憚李德裕的鐵腕與能力有關。李宗閔做宰相時,李德裕正擔任兵部尚書。有一天,京兆尹杜悰去拜訪李宗閔,看到李愁眉不展。

杜悰:“想啥呢?這麽專心!”

李宗閔:“你猜。”

杜悰:“又在想李德裕了吧。”

李宗閔:“我和他的關系越來越不融洽了,實際上就從沒有融洽過。”

杜悰:“我有個主意,但你肯定不會采用。那就是,推薦他做禦史大夫。”

禦史大夫被唐人看重,相當於副宰相。

李宗閔思忖良久,最後答應了。於是,杜悰跑到李德裕那裏,把李宗閔打算推薦他做禦史大夫的事講明,李德裕喜不自禁。但後來,牛黨要員楊虞卿知道了這件事,斷然否決了這個提議。李德裕得知後大怒,從此“二李”老死不相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