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驚魂一刻:你遇到過靈異事件嗎?(第2/6頁)

  食人者的無間獄

進士趙顏請一著名畫師為其屏風作畫。畫師畫了一位年輕貌美的侍女。趙顏說:“要是能活了就好啦,願納為妾。”畫師說:“有何難?此女可叫她真真,呼其名百日,晝夜不歇,她就會答應。接著用百家彩灰酒灌進她的嘴,必能活。”趙顏按其說的做了,百日之內晝夜不停地呼喊“真真”。第一百天,屏風上女子真的說話了:“我在此。”隨後趙顏又以百家彩灰酒灌她,該女飄然下屏。趙顏隨即納其為妾。不久他們便有了一個孩子。兩年後,友人對趙顏說:“此女必是妖怪,當除之!”並交給趙顏一把寶劍。真真知道後,哭泣道:“您百日呼妾名,為使您達成心願,我才下屏。而今您卻生疑,我不可再住。”說罷,抱著孩子慢慢後退,直至入屏。趙顏木然,再望那屏風,畫面上竟然多了一個孩子!不知趙顏最後怎麽想的,是後悔,還是松了一口氣?總之一切都緣於他當初的那句話,“要是她能活了就好啦,願納為妾。”一言既出,隨後的故事就真的圍繞這句話展開了。長安經行寺僧人行蘊也是這樣,只是結局不怎麽妙。故事中的行蘊,於一年秋天的盂蘭盆會前,打掃佛殿,擡頭見到佛像前的一個女神像,姿容絕美,手持蓮花,栩栩如生。行蘊戲言:“世間女子若有此美貌,我當娶之。”當夜,行蘊在禪房將睡。忽有女子拜求,自稱蓮花娘子。行蘊不知何人,開門見到一位美婦人,還帶著一個丫鬟。行蘊說:“法禁嚴格,現在寺門已閉,你一女子是從哪兒來的呢?”蓮花說:“我曾聽到禪師您的一句話,忽生俗念,故來相會。難道您忘記所說的話了嗎?”行蘊道:“我愚昧,持齋向佛,如何見過夫人?又怎會說過些什麽?”蓮花道:“你曾在佛前見過我,說如果有人容貌像我,就要娶她為婦。”行蘊大恐,知其非人。倉皇中,美婦人對女婢說:“露仙,可備帷幄。”那叫露仙的女婢開始收拾禪房。行蘊驚恐中亦歡喜,對蓮花說:“這樣實好,但僧法不容,被他人發現,又當如何?”蓮花大笑:“我乃天人,哪是凡人所能窺視的?放心吧,不會連累你。”不一會兒,禪房燈滅……然而沒過多久,外面即有僧人聽到禪房內行蘊的慘叫,想要推門進去看,卻怎麽也推不動,只聽到牙齒咀嚼骨頭的聲音,並傳出一語:“賊禿奴!辭家剃發,當潛心修行,安敢起此妄心?即便我是真女人,如何能嫁與你做妻子!”第二天,寺僧看到佛殿壁畫上的夜叉像,其嘴唇間滴有血痕。經行寺僧行蘊,為其寺都僧,嘗及初秋,將備盂蘭會,灑掃堂殿,齊整佛事,見一佛前化生,姿容妖冶,手持蓮花,向人似有意。師因戲謂所使家人曰:“世間女人,有似此者,我以為婦。”其夕歸院,夜未分,有款扉者曰:“蓮花娘子來。”蘊都師不知悟也,即應曰:“官家法禁極嚴,今寺門已閉,夫人何從至此?”既開門,蓮花及一從婢,妖資麗質,妙絕無倫。謂蘊都師曰:“多種中無量勝因,常得親奉大圓正智,不謂今日,聞師一言,忽生俗想,今已謫為人,當奉執巾缽,朝來之意,豈遽忘耶?”蘊都師曰:“某信愚昧,常獲僧戒,素非省相識,何嘗見夫人,遂相紿也。”即曰:“師朝來佛前見我,謂家人曰‘儻貌類我,將以為婦’,言猶在耳,我感師此言,誠願委質,因自袖中出化生曰,豈相紿乎?”蘊師悟非人,回惶之際,蓮花即顧侍婢曰:“露仙可備帷幄。”露仙乃陳設寢處,皆極華美。蘊雖駭異,然心亦喜之,謂蓮花曰:“某便誓心矣,但以僧法不容,久居寺舍,如何?”蓮花大笑曰:“某天人,豈凡識所及,且終不以累師。”遂綢繆敘語,詞氣清婉。俄而滅燭,童子等猶潛聽伺之。未食頃,忽聞蘊失聲,冤楚頗極。遽引燎照之,至則拒戶闥,禁不可發,但聞狺牙嚙詬嚼骨之聲,如胡人語音而大罵曰:“賊禿奴,遣爾辭家剃發,因何起妄想之心?假如我真女人,豈嫁與爾作婦耶?”於是馳告寺眾,壞垣以窺之,乃二夜叉也,鋸牙植發,長比巨人,哮叫拿獲,騰踔而出。後僧見佛座壁上有二畫夜叉,正類所睹,唇吻間猶有血痕焉。(《河東記》)上面是一個關於夜叉的故事。在唐志怪中,只要夜叉出現,那麽必定伴隨著食人。食人,成為辨識一個故事中主人公種類的最好辦法。發生在武德縣(該縣可以說是唐朝怪異事件發生最頻繁的縣城之一,在今河南沁陽附近)的這個故事,亦是一個例證。唐玄宗開元二十八年,武德縣有個女人即將臨盆生產。這家很窮,女人的婆婆看到兒媳將生,為她準備了一些米面。臨產那天晚上女人的丈夫不在家。她生了一個男孩,婆婆很高興,跟鄰居一起為兒媳做好吃的。這時,兒媳一直在喊餓,求食之聲不絕。飯做好後,婆婆端上來,兒媳像幾天沒吃飯一樣,把幾個人的飯都吃了,但還是喊餓。婆婆沒法,又做了一升的面。兒媳吃完還是說吃不飽。婆婆有些不高興了,但也沒辦法,只好再次出去給兒媳做飯。這時候,兒媳婦下床,把屋子裏的剩餅又吃了。婆婆進屋後見此景象,生氣的同時有些恐懼,有些不知所措,並對鄰居說:“我兒媳為什麽這個樣子?她要幹什麽?”鄰居道:“我從小到大,遇見的臨產女人多了,沒見過這樣能吃的。”婆婆開口質問兒媳,後者回答:“婆婆別生氣,既然沒什麽可吃的了,就讓我把生下來的兒子吃了吧。”話音剛落,她一把抓過兒子!婆婆大恐,與其爭奪,但沒成功,恐懼中趕忙跑出去求救。過了一會兒,等她再次進屋時,見自己剛出生的孫子已被兒媳啃得只剩下骨頭了,嘴邊的鮮血還在滴。不出意外的話,故事裏食子的兒媳必為夜叉所化。夜叉來自於地獄。在一種解釋裏,即餓鬼。每年七月十五的盂蘭盆節,即道教中元節,也就是鬼節,地獄之門打開後,它們會集體出動,尋找血食。由於它們是無人祭祀的孤魂野鬼,平時處於饑餓狀態,所以一出地獄就吃人這一行為就很好理解了。在之前的兩本書中曾講過,地獄分很多層、很多種。說起來,每層地獄都有夜叉,最痛苦、最恐怖、進入之後便永世不得輪回的無間地獄也不例外。下面故事的主人公,就陰差陽錯地墮至了無間地獄,而終成夜叉身。很多時候,惡事不知怎麽就降臨在自己身上。至於原因,我們卻一無所知。在天寶年間,就有這麽一個女人遭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厄運。當時,有一個姓崔的士人在巴蜀地區任縣尉,可惜英年早逝。章仇兼瓊(復姓章仇,名兼瓊,玄宗時著名大臣)時任劍南節度使,主政西南。他看上了崔縣尉那守寡而貌美的妻子,於是為她在青城山下修建了一所別墅,欲將其收入室中。但是,章仇兼瓊又很懼內,不敢與夫人明說。所以他施一小計,對夫人說:“你貴為諸侯之妻,應找機會展示風采。不如宴請方圓五百裏內有名望的女子,以示華貴。”夫人欣然從命。章仇兼瓊叫人把帖子發下去,打算在宴會上將崔縣尉之妻悄悄留下,卻不想得到消息:此婦已被其族舅盧生納為妾。章仇兼瓊大怒,強邀盧生赴宴。卻說盧生也不是等閑之人,猜到章仇兼瓊的意思後,便讓崔縣尉之妻辭病不去。章仇兼瓊更怒,發士兵前去收捕。盧生卻不慌不忙,談笑自若,對崔縣尉之妻說:“事已至此,夫人不可不行。我送給你一套衣服,穿著它,既光艷照人,又可保平安。”說罷,盧生乘驢出門而去,士兵雖能望見其在前面,但就是追不上。很快,盧生派一小童攜箱而歸,裏面有青裙、白衫、綠帔等,彩麗炫目,似非人間之物。崔縣尉之妻穿上這套衣服,前往成都。入章仇兼瓊府邸時,美貌鮮衣,風度翩翩,令其他貴婦頓無顏色。很多人都下意識地起身拜倒。但就在宴會完畢後的第三天,章仇兼瓊得到消息:崔縣尉之妻死了。消息傳到長安,玄宗皇帝很感興趣,問當時就在身邊的道士張果老。後者回答得很謹慎:“我知道這事的真相,但不敢說,請問青城山的王老。”皇帝立即命章仇兼瓊前往青城山尋找王老。頗費周折後,眾人終於在山間一草堂發現王老。然而王老一開口,卻令人吃驚:“這一定是張果這小子多嘴!”要知道,張果老在仙班中的輩分夠大了,但卻被這王老呼為“小子”,可見此人更有來歷。王老至長安,玄宗皇帝問崔縣尉之妻死亡事件的真相。此時,張果老伴於皇帝身邊,見王老後,神情惶恐,一個勁地下拜。王老說:“你小子啊,為什麽不直接告訴陛下,還請我遠道而來!”張果表示自己不敢說。王老點點頭,對張果老的謙卑表示滿意。王老說:“陛下,其實是這樣。那盧生,並非凡人,而是為天界太元夫人掌管倉庫的人,私遊人間,覺得崔縣尉之妻有點仙骨,所以納其為妾。後來因為盧生偷了太元夫人的衣服,犯了天條,受到重大懲罰,已被降為郁單天子。而崔縣尉之妻,因穿了太元夫人的衣服,則被打進無間地獄!”這一切都因為盧生這個天界的庫管鬧出來的。盧生遭受的懲罰是被貶去做郁單國國王,而無辜的崔縣尉之妻卻被打進地獄之深淵,再無出頭之日,最終成了他和章仇兼瓊之間的犧牲品。凡人的悲慘命運,又與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