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驚魂一刻:你遇到過靈異事件嗎?(第4/6頁)

  白澤圖

唐朝時,離長安不太遠的鄜城縣,有縣尉叫範季輔,一直沒結婚。他與長安永平裏的崔美人關系曖昧。玄宗開元二十八年春二月,發生了這樣一個故事:這天早上,崔美人打開門,發現有個東西死在堂前台階下。其物身體如狗,令人奇異的是,脖子上長有九個腦袋,而且這九個腦袋都如人面,大小如拳頭,表情不一:有發怒的、有欣喜的、有俊的、有醜的、有老的、有少的、有野蠻的、有溫和的,所謂“有怒者、喜者、妍者、醜者、老者、少者、蠻者、夷者,皆大如拳……”該物尾巴很長,呈紅黃藍白黑五色。可以想象,崔美人當時有多害怕。她立即將此事告訴情人範季輔。後者請來一個巫師,巫師給他們出了個主意:“可將此怪物在路口焚燒,災禍自消。”範季輔和崔美人按巫師的吩咐去做了。不過,巫師的解決辦法卻失效了。不但失效,而且還起了相反的作用:先是崔美人之母死去;過了幾天,崔美人死了;沒多久,範季輔也死了。那個九頭怪的到底是何方神聖?沒人知道。不過,如果你手裏有一本《白澤圖》的話,就不會感到困惑了。而且,你還可以找到制服那怪物的辦法。天寶年間,有一個婦人生產完後,剛把孩子抱起來,就看到孩子旁邊,另有一個無頭小孩在跳。她伸手去打,無頭小孩消失不見;手收回來後,無頭孩子則又出現。家人十分恐懼,束手無策。直至有位長輩,查閱秘籍《白澤圖》,才知道那個無頭小孩叫“常”。按書中講到的驅逐之法,連呼三聲“常”,那無頭小孩就會兀自消失。右監門衛錄事參軍張翰,有親故妻,天寶初,生子,方收所生男,更有一無首孩子,在傍跳躍,攬之則不見,手去則復在左右。按《白澤圖》曰,其名曰“常”,依圖呼名,至三呼,奄然已滅。(《紀聞》)正像我們知道的那樣,“常”後來被演化成“無常鬼”,又分為“白無常”和“黑無常”,成為日夜索要人魂魄的冥鬼。這並不是令我們感到好奇的,令我們好奇的其實是那本《白澤圖》。什麽是白澤?白澤是上古傳說中的一種奇獸。它毛色雪白,原產於西域昆侖山,常人難以見到。只有人間出現聖人時,它才會被發現。想當初,黃帝巡遊東海之濱,發現了一頭,“因問天下鬼神之事,自古精氣為物、遊魂為變者凡萬一千五百二十種。白澤言之,帝令以圖寫之……”這種奇獸能說人語,黃帝問鬼魅和精怪之事,白澤一一對答,黃帝叫人按白澤所言,將那些鬼魅和精怪的形象畫下來。這就是古代秘籍《白澤圖》的由來。當然,這只是傳說之一種。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白澤圖》誕生的年代確實很早。《白澤圖》有可能誕生在戰國之前,比著名的《山海經》還要早,可謂中國最古老的志怪典籍。按後人理解,神奇的白澤知道天下所有鬼魅和精怪的名字、模樣以及驅除它們的口訣。驅除口訣往往是直呼鬼魅和精怪的名字。但假若不認識,呼不上名字來,那麽見到它們的人就會死於兇險。唐朝時,《白澤圖》很流行,可謂必備之書。一旦看到什麽怪物,就馬上翻看該書,按圖上所繪,找到驅除口訣。唐朝後,戰火烽煙,《白澤圖》終於散失在兵荒馬亂的五代十國時期。現在,我們只能看到其殘篇了。《白澤圖》是用來識別和降服妖魔鬼怪的。可在這個世界上,有一種生命體,屬於“四不像”,那怎麽辦?下面說的是山西夏縣縣尉胡頊曾目擊到的一個東西:夏縣尉胡頊,詞人也,嘗至金城縣界,止於人家,人為具食,頊未食,私出。及還,見一老母,長二尺,垂白寡發,據案而食,餅果且盡。其家新婦出,見而怒之,搏其耳,曳入戶。頊就而窺之,納母於檻中,窺望兩目如丹。頊問其故,婦人曰:“此名為魅,乃七代祖姑也,壽三百余年而不死,其形轉小。不須衣裳,不懼寒暑。鎖之檻,終歲如常,忽得出檻,偷竊飯食得數鬥,故號為魅。”頊異之。所在言焉。(《紀聞》)胡縣尉遊歷西北,至金城縣(即現在的甘肅臯蘭縣),宿於一戶人家。該戶人家很熱情,女主人為其準備飯菜。胡頊開吃之前先去了下廁所,回來後,卻看到了他平生中所見到的最奇異的場面:一個只有二尺高的老太婆,稀疏的白發垂肩,面貌很是古怪,正蹲在桌子上吃那些飯菜!如此詭異的情景,把我們的縣尉看得瞠目結舌。此時女主人從裏屋出來,見白發老太婆正蹲在那吃東西,立馬怒斥,抓住她的耳朵,將其拽到裏屋。胡頊實在好奇,走過去往裏屋窺視:老太婆被女主人塞進一個木籠,兩個眼睛發出紅光,叫喚不停。女主人出來後,胡頊問這怪異的老太婆是誰。女主人說:“她名為‘魅’,是我家上數七代祖姑,今年已三百多歲,但一直不死,只是身體越來越小。平時我們把她鎖在籠子裏。今天她跑了出來,偷吃了貴客的飯菜,實在不好意思。”關於身體縮小的記載,中唐薛用弱所著《集異記》中也有一則:唐代宗大歷年間,魏淑在四十歲這一年,得了怪病,身體越來越小,最後一如小兒。但還好,最後他又長大了。這一點令人欣慰。經過這一縮一長,他變得力大無窮,最後戰死沙場。真可謂咄咄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