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死者——身份不明(第2/3頁)

胖子插口道:“我看棺材峽如此險峻,不象是古代的原始勞動力能鑿通的,可能盡是望自己臉上貼金的說辭,這位沒有腦殼兒的大王,應該是惡貫滿盈,惟恐死後被人倒了鬥,才找人樹碑立傳戳在墓前。不過話又說回來,巫陵王就算生前再怎麽暴虐,他臨到頭都被人做成豬頭肉和鹵煮火燒了,也算報應不爽了。”

孫教授道:“此言有一定的道理,據我的經驗來看,巫陵王未必真是什麽烏羊,中國古代歷史上翻案之風太多了,翻手為雲,覆手為雨,任何事都不好一言定論,我記得史料上有提到過一位與之類似的諸侯王事跡,不過並非巫陵,而是龍川,據說龍山王生性殘暴、窮奢極欲,但卻疏通河流、根治水患,是個有功有過難以評價的人,死的時候曾遭亂刃分屍,他的後代擔心有人為了報復他而盜發王陵,所以下葬時將他改了名號,又用各種手段掩人耳目。至於龍山王是哪個地區的統治者,現在始終說法不一,以棺材峽中的遺跡來看,我覺得龍川王很可能就是移山巫陵王。”

孫九爺平時在工作中向來不敢多說話,但在我們面前自然不用擔心出言有誤,所以話匣一開,就有些控制不住了,滔滔不絕的旁征博引,接著談論龍川王,此人會星相異術,在古代治水開山,都離不開方術,如果不懂山川河流的布局脈向,不僅不能事半功倍,而且後患無窮,我在研究龍骨謎文的時候,發現了許多關於水災地震的記載……

我對孫教授說:“管他烏羊王還是龍川王,他的陵寢早就被盜發幾百年了,是非成敗轉頭空了,所以咱們也沒必要去考證歷史上的功過。眼下應該先想辦法找到那段百步鳥道,如果擺有人櫈玉像的洞窟真是祭墓之處,按照風水葬制的布局,墓道入口,肯定是在玉人背後的方位,不會太難尋找,我所擔心的是進了墓道還不算完。”

孫教授和Shirley 楊也深為擔憂,封團長留下的暗示只到烏羊王古墓的入口之後,我們就完全沒有任何參考了,到時候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沒人知道距離地仙村古墓還有多遠,眾人計議良久,也只道是吉兇未蔔、前途難料。

在洞中歇到淩晨時分,就抖擻精神,繼續往洞窟盡頭進發,到得洞空一看,果然是穿山過來了,這邊是“棺材峽”的另外一條峽谷,雖比掛滿懸棺的區域開闊了許多,但也另有一番險峻形勢。

山間群峰雲霧縹緲,茫茫蒼蒼的望之不盡,峽底水勢滔天,受到山崖沖擊,形成了一個“A”字形轉彎,而遠處的上遊,則是一處咆哮如雷的瀑布口,急流在峽谷間驟落急轉,激起漫天的水霧,恰似一條身披銀鱗的巨龍,淩空飛下雲天,鉆入了峽谷深處,撞得兩側峭壁沖天劈開。

我向峽底地急流中看了幾眼,我雖然不恐高,也覺得眼暈至極,再看看對面的峭壁,果然有許多蜿蜒曲折的淩空鳥道,如同一張巨大的蜘蛛網,鑲嵌在千仞絕壁之上,迷路錯綜,一時看得人眼都花了。

Shirley 楊舉著望遠鏡看了一陣,不覺躊躇道:“對面百條嵌山險徑,除了許多絕路,盡頭處另有不少洞窟,怎知百步鳥道究竟是指的哪一段?”

我說別急,昨天晚上孫九爺出力不少,否則怎知無頭大王的來歷?但功勞不能都讓他一個人占了,今天就讓同志們看看“摸金校尉”的手段,我又向孫教授確認了一遍,封團長的原話是不是“鳥道縱橫,百步九回”?

孫教授當即又拿名譽擔保,這段話在腦中反復念過十幾年了,肯定不會錯。

我暗中點了點頭,心裏早已然了辦法,“鳥道縱橫,百步九回”這句話的關鍵字應該是“九”,縱觀對面懸崖絕壁上的鳥道,恰似“群龍纏山”之勢,不管那這峽谷中的古時遺跡是何人所留,絕對不是隨意構造,也許別人難以窺此玄機,但這一番推星演卦的格局,卻正是撞到了摸金秘術的刀尖子上。

大凡古之墓葬,其局部或整體,都必合“九”數,取的是“久存”之意。《十六字陰陽風水秘術》之“尋龍訣”有雲:“群龍纏川作九曲,曲曲盡是九回環;九回之外復九轉,九轉九重繞龍樓;九九盤旋終歸一,三三兩兩入靈山。”

胖子奇道:“胡司令你算數不錯,都會念九九八十一了,不過你九了半天,我愣是沒聽出來咱到底是應該往哪邊走?”

我解釋說:“什麽時候說九九八十一了?還三九七十二呢,咱這叫尋龍入勢訣,九宮八卦的奧妙都在裏邊了,要是連你這等糙人都能聽明白,我不如就把我家傳的這本破書撕掉扔河裏算了。你們瞧這山上鳥道密如蛛網,其實只有一條路是真的,只要從底下第十條上去,每第三個岔路轉一個彎,轉兩次彎後,隔三個差路再轉,走下不走上,走左不走右,如此反復九回,見到的洞口才能進,估計那裏就是烏羊王墓道的入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