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死者——身份不明(第3/3頁)

孫教授更覺奇怪,他出於工作習慣,凡事都喜歡窮究根底,便詢問我說:“當年諸葛亮差點拿八門陣法困死東吳大將陸遜,好象其中就利用了五行生克的原理,這可都是失傳多少年的東西了,怎麽你還知道?聽老陳說你這套東西都是家裏長輩傳下來的?你家裏長輩到底是做什麽的?”

我看了Shirley 楊一眼,心想Shirley 楊的外祖父是搬山首領,何等高名?她祖父那邊也是書香門第的世家,跟誰說都能拿得出手,就連幺妹兒的幹爺,都是“蜂窩山”裏的老元良。

怎麽我老胡家到我爺爺那輩,偏是擺攤算命宣揚封建迷信的?覺悟太低了,說出來都不好意思,於是我低聲在孫教授耳邊說:“我祖父是當年走山過海的鷂子,名滿天下,參加革命也比較早,不過參加的是辛亥革命,江湖上管他老人家那行當叫金點,我這些手藝都是家傳的,沒學到手一二成,讓您見笑了。”

孫教授在路上沒少向Shirley 楊打聽山經的切口,聞言若有所悟,稱贊道:“難怪難怪,若非綠林世家出身,也不可能有如此奇才。”

我擔心孫九爺再追問下去,趕緊帶頭尋覓可以行走的險徑下山,兩道好似無邊無際的峭壁之間,又幾座鐵鎖木橋相連,走在上面人隨橋擺,腳底就是奔流的大江,難免驚心動魄,到此也難回頭了,眾人硬著頭皮到了對面。

峽谷間忽又雲雨升騰,在雨霧之中,周遭的景物都變得模糊了起來,幸好先前看準了路徑,尋得懸山鳥徑的入口,按照“尋龍入勢”的口訣一路上去,這段道路被雨水淋濕,走起來險過剃頭,百步九回轉,走在後邊的人,能看見前邊人的雙腳就在自己頭上。

我暗中默念“尋龍訣”,在絕險的峭壁間一路蜿蜒上行,又擔心引錯了路,不免時時分神,俗話說“上山容易下山難”,往上走看的都是眼前的路,連胖子都能堅持,但如果是朝下走,眼中所見,就是令人心膽皆顫的深峽迷霧,如果一個不注意,失足翻落下去,就連屍體都撈不回來了,但鳥道忽上忽下,百轉千回,沒個定數。

堪堪到了百步九回轉的鳥道盡頭,山壁上出現了一條奇深難測的隧道,我當先攀了進去,探臂把另外四人一個個接入,這才仔細觀看洞窟中的情形。此間霧氣濃重,呼吸都覺不暢,巖層中有石母的痕跡,與以前的青溪防空洞隧道截然不同,應該是一條古隧道,不知通往何處。

我對這條路是否正確沒任何把握,也許剛才在峭壁上轉錯了路徑,心中不免有些恍惚,舉著狼眼手電筒往裏面走了幾步,忽見旁邊立著一塊墓碑,碑前盤膝坐著一具死屍,面目衣服都已風化,皮肉多已消解,不知死了多久了,我連忙招呼後邊的孫九爺過來,讓他看看這是不是封團長的遺體。

孫九爺見到幹屍,情緒立刻顯得有些激動,顫抖著戴上口罩和手套,把死者的頭捧起來仔細端詳:“不像……不像……我記得封團長在潛逃前,曾在采石場受過傷,被打掉了幾枚牙齒,這屍首牙齒較全,應該不是老封,可這個人又是誰呀?不對……你們快來看看這是什麽?”

我們以為孫教授是說那具“無名死屍”,正要去看,卻聽孫教授說:“不是幹屍,是這墓碑,果然是地仙村的路標。”

我精神為之一振,趕緊和胖子把“無名屍體”擡開,只見原本被死屍擋住的墓碑上,並無死者名諱,而是刻著“觀山指迷賦”五個筆劃蒼勁的凹字,兩側另有數行小字。我掃了一眼,正是那段尋找古墓的暗示:“好個大王,有身無首;娘子不來,群山不開……”

我見殘碑上的幾段暗示,遠遠要比封團長當年吐露給孫九爺的完整,不覺喜動顏色:“原來關於地仙村入口秘密的這段暗示,是叫做觀山指迷賦,後面的這幾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