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觀山盜骨圖(第3/3頁)

另外還有“發丘摸金”之徒,實為一脈,最為精通風水尋龍之道,摸金之首領為“發丘天官”,此賊攜後漢印符,上鑄“天官賜福,百無禁忌”八字,尋龍倒鬥無所不為,但他們十分看重祖師爺傳下來的行規,沒有“發丘印”和“摸金符”,便不肯做“倒鬥”的勾當,所以想對付他們,應當先毀掉發丘摸金的“符印”信物,使摸金之術不復存在於世,便可一勞永逸,永絕後患。

皇上見有這等妙策,當即龍顏喜動,隨後朱元璋就下了旨,歷大明一朝,各地嚴查“倒鬥穴陵”之徒,不過“發丘摸金、搬山卸嶺”的蹤跡散布天下,朝廷拿他們也沒什麽太好的辦法,直到“永樂”年間才找到機會把“發丘印”和七枚“摸金符”毀去,但世上仍是剩了三枚古符下落不明,“卸嶺響馬”也屢剿不止,不過這些舉措還是起到了一些效果,在明代中期,盜墓倒鬥的勾當確實一度銷聲匿跡。

“觀山太保”得朝廷重用,跟隨皇室從南京到北京,始終都在禁中聽差,由於“皇陵”屬於高度機密,故此從不敢對外宣揚,直到“萬歷”年間,“觀山太保”的首領就是地仙封師古了,此人實有通天徹地之能,而且對風水星相之事更為著迷,他見祖上修造大明皇陵之時“百密一疏”,忽略了對朱元璋的祖墳進行遷址,夜觀天相,看此地龍氣將絕,就上書朝廷遷動祖陵,但當朝皇帝昏庸,國中百事皆疏,並沒有理會封師古的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