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殺青(第5/8頁)

“而且國內市場票房制度越來越完善,起碼下次電影上映,我就不用那麽擔心票房被偷了。”

聽到這兒,張一謀雙手十指交叉,露出思考的表情:

“你是說你現在在拍的那部電影吧。我看到了你在有關機關的備案,沒想到會是一部武俠電影,拍得如何了?”

“已經開始後期制作了。”

“怎麽樣?你對你的電影質量看上去很信任的樣子。”

秦硯拍的《大笑江湖》,並不是上輩子的任何一個劇本,也沒有任何類似的案例,按理說難以預測成績。

但是秦硯相信工業電影的標準有其獨到之處,而自己按照工業流程所制造出來的電影,票房成績上絕對不會差。

所以秦硯自信說道:“我相信它的成績肯定不會差。”

聽到這兒張一謀頓了頓:“會比《古宅》的成績更好嗎?”

秦硯還是堅定地點了點頭。

張一謀笑著說道:“你還真是不給我們這些老人家活路呀。這麽有自信超過我?”

秦硯當然不會有這樣的想法,搖了搖頭:“其實我並不認為我的電影就一定比您拍的好,只不過我所拍攝的電影是觀眾喜歡看的電影而已。”

“你的《英雄》不也有明確的目標觀眾嗎?”

張一謀愣了一愣,他沒有想到很多人根本就沒有看透的事情被秦硯一語說破:“我果然還是低估你這個年輕人的呀。”

“之前這麽多媒體吹捧你,然後用你來打擊我,我還以為你會站出來說幾句,無論好話還是壞話,沒想到你居然一直沒有開過口,我這才想著找你來聊聊天。看來你比任何人都要看得更清楚。”

秦硯安慰道:“張導,圈外人不會理解《英雄》的重要性。但唯春秋可書功過,十年、二十年後,等我們國家編寫影史的時候,《英雄》會有它該得到的評價。“

好不容易遇到一個懂得自己的導演,張一謀的話也多了起來,他說:“是啊,誰知道我為了拍這部電影花了多少心血呢?”

張一謀這種導演,他可能不知道市場喜歡什麽樣的電影嗎?

哪怕他未來的電影一直備受爭議,但實際上張一謀一直都是特別懂人性的那類導演。

那為什麽張一謀還要拍《英雄》呢?甚至無數人罵他模仿李桉、東施效顰,他也義無反顧的拍了。

大陸和台城的緊張關系是誰都知道的,這種情況之下,竟然讓台城的導演在國際上掀起了華文化的浪潮,這對於□□來絕對沒有辦法接受的。

而且同時大陸馬上就要入世了,必須要樹立起自己文化強盛的形象。

“國師”,享受著國家給他某些特權的同時,他也必須要為國家做出很多事情。

而這一次拍攝《英雄》,實際上就算是半個政治任務。

很多人都說《英雄》先開了華語電影的商業戰爭,但實際上《英雄》的主戰場一直都是在海外,而不是在國內。

比如說像這一次國內觀眾特別愛抨擊《英雄》的服裝顏色問題,主角身上穿著鮮紅、艷綠長袍,國內絕大部分觀眾都無法接受。

作為一個攝影大師,張一謀當然知道國內觀眾喜歡什麽款式的服裝。

但問題是西方觀眾和國內觀眾對於華文化的認知本來就有差異。

國內觀眾對於武俠電影的期待,更多的是劫富濟貧、仗劍天涯,而這種文化觀念和西方信奉的英雄主義截然不同。

西方更喜歡塑造出空靈、抽象的藝術形象,這就是《英雄》所努力構造的江湖世界。

想要做一道菜,讓喜歡吃辣和不喜歡吃大的辣的人同時滿意,這何其困難?

張一謀必須選擇國外市場,必須完成國家給他的任務。

而這也是為什麽《英雄》能夠在海外創造出如此高票房的原因。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英雄》就是大陸在國際上的一張名片。起碼在秦硯上輩子死的時候,海外票房依然沒有任何一部電影能夠超過《英雄》。

這既是《英雄》的驕傲,同時又是《英雄》的悲哀。

悲哀什麽時候,華國真正的文化才能夠走出國門,讓世界所接受。而不是西方人腦海之中自以為是的華國形象,就像《花木蘭》一樣。

張一謀在說這些話的時候並沒有自怨自艾,也沒有帶著教育指導的語氣,他只是在陳述一個事實。

“所以這次我找你來,除了感謝《古宅》的幫忙之外,還有就是告訴你千萬不要因為外界那些評論而影響。就算你接下來的電影把我的《英雄》給打敗,我也不會有任何的介意,年輕人放心大膽的去做吧。”

秦硯點了點頭,他感受到一個大陸影壇前輩的純粹關懷。

其實秦硯也知道張一謀未來不怎麽順利。他是一個有著純粹藝術追求的導演,但因為人情世故而讓他不得不在商業片中不得脫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