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生於淤泥》(上)(第2/2頁)

看到劉大力扛著建築材料來來來往往的時候,孔修明內心之中也有心疼的感覺。

這一刻他已經忘了劉大力是謝北楊所扮演的角色,而把劉大力當做一個真實存在的人物去看待。

一個才16歲的孩子,就得在工地上拼命。

如雨傾瀉的汗水、搬運建材帶來的身體損傷、已經有些佝僂的後背、吃飯時候的狼吞虎咽、夜晚的酣然入睡……都描述著劉大力的辛苦。

孔修明自問自己絕對無法接受這樣的體力工作,他從小到大的教育讓他理所當然的認為自己一定會有一個光明璀璨的未來。

就算無法成為備受尊敬的教授,那也是在辦公室內不知寒暑的白領,從來沒有考慮過成為一個體力工作者。

孔修明下意識了逃避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在他眼中廉價、低級的工作總得有人去做。

誰來做?大多數都是農民、沒有接受過教育的人去做。

可問題是劉大力真的就不如他嗎?真的就應該去做所有人潛意識裏低級的工作嗎?

在鄉鎮學校裏面如此出眾的一名少年,如果有機會學習,他還會、還願意成為這樣一名體力工人嗎?

這些都是現實切殘忍的問題,如果電影繼續渲染這種氛圍,像孔修明這樣比較具有同理心的人,或許會深入思考這個問題。

但是對於絕大部分的觀眾而言,他們到影院就是為了來放松,而不是來和你聊什麽人生的艱辛、世界的苦難。

這就是文藝片的困境,一旦開始討論人性與社會,就難免深沉郁悶,自然也不會有觀眾願意繼續看下去。

而秦硯並沒有走上這條道路,沒有讓謝北楊被生活的重壓壓垮,連帶著孔修明也很快從剛才的情緒中走了出來。

因為觀眾們明顯能夠從劉大力身上看到一種名為“力量”和“希望”的東西。

劉大力永遠望向這個城市好的一面,這裏有更多的機會、體力勞動並不比自己幹農活更累、能賺更多的錢。

他在想著自己該如何工作、如何打拼,慢慢攢錢真正融入城市裏。

很多觀眾都覺得劉大力的形象過於單純了,他難道就不會對這個社會滋生出怨恨嗎?

明明電影中劉大力已經看到了鵬城有錢人的生活有多麽的奢侈。

他的工友們帶著他去見世面,看著一頓就要好幾百的豪華大餐;根本不允許他們農民工靠近的高端會所;有錢人看著他們眼神之中流露出的輕蔑。

孫雲秀替觀眾們問了這個問題,她很隨意地靠在椅子上,讓人挪不開雙眼的風情萬種,問道:

“你說你個沒出息的東西,每天就靠著工地的工資過活?你一天到晚開心個什麽勁兒啊,不知道還以為你是有錢人呢。”

劉大力有些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但他的回答依舊理直氣壯:

“我這是在和以前的我進行對比啊。只要我能比以前的我更努力、生活更好,總有一天我也能成為有錢人的吧。”

聽到劉大力的回答,孫雲秀愕然片刻,露出一個復雜的微笑,下意識摸了摸自己的口袋。

平時香煙和打火機都放在口袋裏,心情不好的時候她就會來一根,摸了好一半天什麽都沒有摸到。

孫雲秀才反應過來每次劉大力來找她的時候,她都會下意識把打火機和煙放到櫃子裏去。

算了,沒有就沒有吧。

不僅僅是孫雲秀愣住了,現場的觀眾有些沉默。不與他人攀比,只關注自己有沒有進步,多麽簡單的一個道理啊,然而無數人都已經忘記了。

說實話,這一刻他們因為劉大力的發言而有一點點的感動。

如果放在十年後,這句台詞恐怕會被冠以“雞湯”之名。但現在並不是未來那個雞湯泛濫的年底,再加上劉大力身上真的有那種讓人感同身受的力量,觀眾們並不會覺得突兀。

這就是秦硯刻意在劇情中設置的一個反饋點,通過電影角色的魅力來感染觀眾,就是為了讓觀眾繼續往下看。

而且劉大力和其他進城打工的農民之間有一個明顯的不同,那就是他真的很聰明,而且他認真規劃著自己的未來。

雖然謝北楊的生活條件很差,可能工作一個月都沒有孫雲秀一晚上所獲得的報酬多,但是可以明顯看到兩個角色在本質上的差別。

劉大力就好像是被壓在巖石縫隙中的小草一樣,雖然頭頂上壓著各種各樣的生活壓力,家裏有無法繼續勞動的父親、等著上學的弟弟妹妹,但劉大力始終懷揣著對於未來的期待。

孫雲秀完全不一樣,說實話孫雲秀這些年攢的錢也不少了,否則也不可能在鵬城盤下這間小小的按摩店,但是孫雲秀卻是痛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