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第4/6頁)

這袁空若是生於永平十一年,至今已是一百三十多歲的高壽了。

劉協復又坐下來,平心靜氣,理順著袁空方才所說的內容,慢慢道:“果如先生所言,有此善法,世人無我無你,死後皆如滴水入海,合和為‘一’。先生何不著書講經,曉諭世人?”

袁空又微微搖頭,道:“時機未到,世人心的力量不足。便譬如此刻我說的妙法,陛下能明白,換作旁人,卻未必能明白。”

劉協想了一想,又問道:“先生既然說沒有前世來生,人死之後,都歸為‘一’。那先生如何能請出孫策的魂魄,開解吳老婦人呢?”

袁空微笑道:“脫去皮囊,歸而為‘一’,從此遠離人間煩惱、顛倒夢想,永得平和喜樂,是得證大道之人。尋常人仍在這世間來回來去,直到開悟之後,才得歸而為‘一’。日夜不敢松懈,如我這等修行之人,也不敢說自己必然能得證大法。如孫策這等殺戮重的將軍,又如何能跳出輪回呢?”他頓了頓,又解釋道:“所謂前世來生,是自人世間觀的說法。若自天道看來……”

劉協已經摸清了他的思路,便補上道:“若自天道觀來,自然一切都是如夢幻泡影,皆是虛妄。”

袁空含笑點頭。

劉協端詳著他,問道:“這番道理,先生也曾對江東長公主講過嗎?”

“不曾。這番道理,世間除修行者之外,我只對一人講過。”袁空道:“那就是陛下您。您有善心,發善願,只是太自苦。苦未必不好,這是您命定的修行途徑。既然一切都是虛妄,那麽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只感受當下,便遠離憂懼。”

劉協道:“若朕只感受當下,如何為天下計?”

“只要陛下每個當下都是為天下向善向好,那麽最後的結果必然是天下皆向善向好的。”袁空站起身來,目光慈悲望著皇帝,道:“我能告訴陛下的,已經全都講了。”

他上前一步。

窗外守護的郎官們頓時都緊張起來。

袁空隔空伸手,對著皇帝心口的位置。

劉協立時感到心口升起一團暖意。

袁空道:“心的力量,是無窮的。只是世人執迷於幻象,不知佛在心中。”

劉協能夠體會到,袁空此時所說的“佛”,其實已經不是佛教的“佛”了,而是對某種更高存在的稱呼。

“我該去了。”袁空退開一步,垂下手來。

劉協便覺隨著他這一撤手,方才心口那一團暖意也漸漸散去。

“若陛下允許,我這便攜了左慈同去。”袁空道:“我與他也有些淵源。他修行不夠,執迷世間,不得頓悟,久留下去,於陛下無益。”

劉協一笑,道:“只要他肯跟你走。”左慈可是一心想著要把他的金丹道派捧成國教的。

袁空轉身而去,束起的白發在背後輕輕搖晃。

按道理,背對君王是不敬之罪。

劉協倒是沒有在意,看著他的白發,生出一絲孩童般的頑皮心來,笑問道:“先生既然修心,有無窮的力量,可能令白發回烏?”

袁空邊走邊道:“白發,烏發,又有何分別?”

“既無分別,先生為何蓄白發,不蓄黑發?不蓄赤橙紅綠藍靛紫發?”

袁空背對皇帝,搖頭而去。

劉協大笑。

曹昂見袁空離開,便步入廳內,正撞見皇帝大笑,不禁疑惑。

劉協笑道:“子脩怕是懸心了半天吧?人一走,你就來了。”

雖然袁空是曹昂派人接來為伏壽分憂的,但曹昂並不希望皇帝與這等方士過多接觸,畢竟上一次在襄陽城外遇見巫家的經歷並不怎麽愉快。

曹昂觀察著皇帝的神色,低聲道:“與這等方士相處多了,難免會受影響。”

“子脩說的極是。”劉協喃喃道:“朕從前是太自信了。”他以為自己可以說服左慈,但殊不知整個過程裏面,對自己也有影響。他動的每一個念頭,說出的每一句話語,看過的每一卷書,都會在他身上也留下痕跡。

曹昂道:“可是有什麽不妥?”

“不妥?”劉協搖頭,從袁空所設想的世界裏回過神來,回到現實當中,哪怕這是萬千幻想之一,可只要心認為是真實的,那就是真實的。他看一眼天色,問道:“張昭府上的宴席已經開始了嗎?咱們也該動身了。”

這是在皇帝的授意下,張昭安排的宴席,邀請了最吳郡最緊要的十數位官員名士,其中便有周瑜、魯肅等人,而孫權給張昭面子,也會親自來赴宴。

此時孫府上,伏壽正看著侍女為孫權換赴宴的衣裳,在旁溫柔問道:“真的不用妾身同去嗎?妾身無恙的。”

孫權一面用力蹬著靴子,一面道:“你在府中好好將養。外面赴宴,都還是那一套,沒什麽趣味。況且母親如今這麽看重你,等會兒你不見了,母親怕不是要尋到府外去?”他半是開著玩笑,耷拉著眼睛卻有些心不在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