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天子之問(第2/2頁)

比如王陽明。

而吳與弼也不是很多人想象之中的死板的道學先生,甚至恰恰相反,真正死板的道學先生,根本就是沒有將書讀透,真正能稱作大儒的人,一般來說,都是那種放在現代也值得被尊敬的。而不是紅樓夢之中賈政的象形。

吳與弼教學的時候,也不是讓弟子死讀書。而今強調學問是要踐行的,吳與弼即便在鄉教書,也是帶著弟子們身體力行,躬耕田野。

後世很多理念,都是從吳與弼這裏發展出來的,比如葉聖陶老先生要求的勞動教育,也是從吳與弼這裏借鑒的。

所以在明報出來之後,吳與弼也是很重視的,咬著牙,訂了一份,雖然每一次看到最新版都在十幾日之後了。

正統三十一年正月初一的明報,送到了吳與弼這裏,已經是正月十五之後了。

吳與弼看了之後,立即召集諸位弟子,讓弟子們傳閱。

等所有人都看完之後,吳與弼就以朱祁鎮的問題,問諸位學子,問他們如何能達到大同世界?

這些學生彼此之間七嘴八舌的。但是總體上來還是受到了理學與吳與弼的影響。

“夫子,我等之見,欲使世界大同,必先令人人為聖賢,欲人人為聖賢,必先大張教化,令士農工商皆知大義所在,人人相親而不相害,如此世界就大同了。”一個學生總結道。

吳與弼卻好像每天聽到一般。

這與吳與弼的答案並沒有相差太遠。

吳與弼本身就不僅僅是一個理學家,也是一個教育家,他一生教育了不知道多少學生,並不排斥販夫走卒來學習。

甚至說後世心學之中很多理念都能在吳與弼這裏找到根源。

只是吳與弼比自己弟子想的更多。

這一番話,雖然是對的。但是卻不是皇帝所要的。

無他,因為這一番話,皇帝身邊的翰林,其實也能說出來的。如果皇帝認為這個道理是對的。

又怎麽能能發在明報之上,策問天下。

吳與弼沉默了好一陣子,說道:“前番陛下下詔,詔我入京,我準備去北京一趟,你們各自準備一下,有想去的跟我走,不想去的,就暫且回家吧。”

“不過學問之道,不可一日或缺,不能因為我在與不在放松。”

諸位弟子有些吃驚,有些不吃驚,起身行禮說道:“夫子,我等明白。”

吳與弼說完這些之後,就退回自己的房間,卻見身後有一個弟子跟了過來,說道:“夫子,弟子有一處不解,還請夫子解惑。”

吳與弼而今明顯是有心事,只是他依舊請這位學子坐下來,說道:“公甫,你有什麽不解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