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洪武遺問

朱祁鎮聽了,說道:“國公請講。”

楊洪微微頓了一下,說道:“陛下,臣乃是洪武年間所生之人,而今整個天下,如老臣這樣的人,已經不多了。少時臣就沒有見過祖父,但是聽父親說過,祖父當初跟隨太祖皇帝打天下的事情。”

“而今記憶猶新。”

楊洪的祖父,就是楊璟。是開國大將之一,也是死的早,才沒有受到洪武末年大案牽連,即便如此,楊將也被削去了爵位。

楊洪這一脈不是嫡系,被發配到龍門所,楊洪正是年紀輕輕鎮守獨石關,這個孤懸於大明邊防線的要地,一守就是整個青年時代,然後再通過戰功一步步少來的。

這些事情,朱祁鎮自然是知道的。但是他不知道楊洪想要說什麽。

楊洪語氣一轉,說道:“老臣未曾有幸拜見太祖皇帝,但是太祖皇帝英明神武,重開天地。老臣常恨,吾生也遲,不能有逢高皇帝,否則為高皇帝效力,死不恨也。”

朱祁鎮聽了,心中有些泛酸。楊洪言下之意,縱然皇帝對我如此禮遇,但是在我心中,你還是比不上高皇帝的。

雖然朱祁鎮承認,在很多地方,他是比不上太祖皇帝的。但是楊洪如此直白的說出來,朱祁鎮還是心中有些不舒服。

但是他不至於與一個將死之人計較。

楊洪說道:“太祖皇帝所定制度,到了而今已經很多不能用了,臣在軍中,對衛所制度知之深矣。其中積弊深藏,早已不可用。”

“世人都將北逐瓦刺之功,歸於我,石亨,郭登,卻不知道此乃是陛下戰勝於朝廷也。”

“只是,太祖皇帝心中所想,非凡人所能知,些許細務,或許有錯,但是大政之上,陛下卻要當心。”

“陛下,刷新積弊,一改太祖之政,大明乃有今日。只是陛下當政,自然是如臂使指,只是陛下百年之後,後世之君當如何?臣唯恐有不忍言之事,重現於今日。”

楊洪的馬匹拍的很好,但是後面的話,卻說得朱祁鎮眉頭深鎖。

楊洪不是普通將領。

可以說,但凡今日樞密院與內閣的大臣,都不是普通大臣。當了這個地步,都可以忽略的文武之別了。

楊洪對政事上不發言。

並不是他對很多政事沒有觀點,是他知道什麽可以說,什麽不可以說,什麽可以做,什麽不可以做。

而今楊洪這番話,的確是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這樣的人,也是除卻楊洪之外,估計沒有人敢說的。

楊洪所言的是什麽?

是內閣權大。

在朱祁鎮的改革之中,內閣成為文官集團的領導核心,甚至勛臣之中,也有參與其中。雖然在朱祁鎮這邊,他可以一手壓制種種情況。

不管出什麽事情,都翻不出朱祁鎮的手掌心。

但是楊洪所言很對,後世之君當如何?

他忽然想到了,他剛剛登基的時候,外有強臣,內有太後,是何等的戰戰兢兢的。數年之內,才一項一項的收回權力。

但是要知道,當時楊士奇的權力,要遠遠不如而今的內閣的首輔。

最少楊士奇並沒有直接領導六部的權力。但是在朱祁鎮的改革之中,卻是改善了這一點。

這自然提高了行政效率,讓大明決策的效率增加。

很多歷史學家,都說有明無善政,就是從廢除丞相開始的。

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罷丞相,分權六部。皇帝掌控一切,但是皇帝要決策的事情就太多了,皇帝根本不可能做到承擔這樣職責。

就有了內閣,有了司禮監。雖然明後期內閣首輔,已經有幾分丞相的感覺,但是畢竟不是。

沒有一個能掌總的人,就不可能從整體上,解決朝廷的某些問題。

唯一能這樣做的就是張居正,而張居正也是大明後期,唯一可以稱為丞相的人。

但是同樣來說,太祖皇帝並不是傻子,他為什麽要廢除丞相。

是太祖皇帝治不了,李善長,胡惟庸嗎?

不是。

更多是長遠考慮。不是他治不了這些強悍的丞相,而是他擔心後世子孫做不了這樣的事情。

就好像而今。

不管是誰當內閣首輔,朱祁鎮擺弄他們,都是輕而易舉。

但是如果後世子孫會怎麽樣?如果不幸,有君主英年早逝,少主臨朝,該怎麽辦?

內閣之中七個閣臣包括了軍方,如果他們聯合起來,是足以廢立的力量。後世子孫該如何面對內閣這個龐然大物,靠少府,靠東廠,錦衣衛,靠太監?

朱祁鎮而今這一套制度,其實是圍繞著朱祁鎮本人而制定的。或者說圍繞著一個有能力履行權力,執掌權力的君王而準備的。

但是大明之後的皇帝,都是這樣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