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商稅如何收?(第2/2頁)

朱祁鎮說道:“卿細言之。”

韓雍說道:“而今天下,大宗商品,無非衣食住行。布匹,鐵,茶,馬,金銀,大木,瓷器,糖,綢緞等十幾樣貨物,通行天下。”

“朝廷下令將這十幾樣貨物專賣。每貨必有繳納引錢,各地衙門有權查驗,沒有引條,則可以罰沒。”

“如此一來,臣以為朝廷可增收數千萬兩之多。”

朱祁鎮聽了,心中默默沉思。

其實,這是一套比較成熟的制度,這個制度也不是來源於大明,在唐宋的時候就有,茶引,鹽引之類的名字,早已留在歷史之上了。

不過,韓雍將這種制度擴大話了。

只是不同的引制,具體也是有不同的。

韓雍的意見,就是這樣,這十幾類大宗貨物,在生產出來之後,如果就地發賣,是不收稅的,但是要運輸出本縣,就要去縣裏交錢拿引,有了這個引,才能去外面賣。

在各地運輸的時候,各地府縣都有權力查。

一旦查出來,沒有引,或者引數與貨物數量不對,等等問題。都可以被罰沒。

再加上而今的地方政府的財政,有相當一部分都是由罰臟錢支撐起來的,可想地方政府對這種檢查的熱衷程度。

這個制度其實,就是茶引的制度

朱祁鎮問道:“聽卿之言,似乎將茶也算進去了。”

韓雍說道:“臣就是以茶引為模,退行此政,以臣之見,如此就不用單獨設茶馬司了,可以並入地方各衙門。”

“也好減少一些冗員。”

其實韓雍甚至有將鹽稅也並入這個商稅之中,但是他想了想,還是絕對不行。

因為鹽稅的數額太大了。

支撐大明財政的半壁江山,一旦出了什麽問題,對朝廷影響太大了。

之所以如此,就是韓雍最近也感到了很大壓力,他其實盡力在減少一些官吏,比如茶運司,韓雍而今的決策,就是將整個茶運司都裁撤了。

好節省一些人員耗費。

朱祁鎮沉吟了一會兒,說道:“此事關乎朝廷根本,不可輕舉妄動。必須從長計議,而今朝廷雖然財政困難,但是一時間還沒有問題。這一件事情可以準備起來,但不要立即執行。”

“還是派一個人去江南看看,事實這個辦法到底行與不行。”

其實如果天災少一點的話,大明財政是能維持運轉的,只是天災與西域的戰事兩處傷口,形成了大明連年慢性失血,細細數來,這幾年都是赤字。

要不內庫補貼,再加上家底還是比較厚實的。而今早就撐不住了。但是即便如此,也不是一年兩年就倒下的。

別的不說,真事急了。朱祁鎮不會將天子南庫拿來用。

雖然是冼家,但其實是太子的,雖然是太子的,但也是皇帝的,這就是大明天下的真相。

只是朱祁鎮不想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