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大明的票據體系

朱祁鎮微微一想,就明白是怎麽回事了。

如果將江南士紳看做一個整體,倒也沒錯。

但是自然界大部分東西都是可以再分下去的,而社會群體上也是如此。江南士紳也可以分開的。

雖然他們絕大多數都參與商業了。但是大部分商稅是加不到他們頭上的,原因很簡單。

朱祁鎮直接是從成品端收稅的。

只有變成成品,也就是絲綢,布匹,才會征稅。

至於其他生產活動是不征稅的。

但是大部分士紳都是有田地的,對於他們來說,江南重賦才是切身之痛,至於商稅卻是他們摸不著的東西。

朱祁鎮想明白這一點,心中微微一動,又舉起酒杯,正要說話。卻見唐世良起身說道:“陛下遺愛江南百姓,老朽代江南百姓儆陛下一杯。”

一時間這些士紳紛紛起身向朱祁鎮敬酒。

朱祁鎮微微一笑也就一飲而盡。

這三杯酒一飲,朱祁鎮也就退席了。

這是朱祁鎮的習慣了。

對於朱祁鎮來說,這種重大的宴會從來不是為了吃飯。而是某些政治目的。朱祁鎮今日就是為商稅背書。

既然目的已經達到了。

剩下的事情,就無足輕重了。

而且朱祁鎮留在這裏,這一場宴會,朱祁鎮自己不會舒服,而下面的人也不會舒服。因為皇帝在種場合吃飯,一舉一動都要合乎禮儀。

朱祁鎮對此厭煩之極。

朱祁鎮退席之後,對很多人來說,這一場宴會才剛剛開始,對有些人來說這一場宴會已經結束。

宴會之後,不知道是不是江南百姓都見識了朱祁鎮的決意,所以一些暗中阻撓商稅征收的人都一一偃旗息鼓了。

王恕的工作阻力大減。

而朱祁鎮也沒有閑著,而是一邊批閱從北京發過來的奏疏,一邊視察江南各種情況。

特別是商稅推行情況。

江蘇巡撫衙後院之中,王恕忙著落實各種工作,朱祁鎮也沒有讓他來在身邊。故而朱祁鎮身邊只有太子,丘浚,還有幾個中書舍人,還有從來不離開朱祁鎮的懷恩。

朱祁鎮手中拿著一塊硬紙。朱祁鎮甩了一下,有一點硬。卻見上面有這表格,空著幾個需要填寫的地方,比如衙門發的,誰家產的,運到什麽地方,還有有效日期,從幾年到幾年。還有最下面留著長長的空白,卻是用來蓋章用的。

沒錯,這就是棉引。

一百匹為一引,一引一兩銀子。

一匹棉布三錢,一百匹三十兩。正好一引一兩。

這些引稅制度,也算是非常長的歷史了,在唐代就已經有了。故而在制度上也算完善。

這些引票,都是北京戶部印刷的。是專門設了一個印刷局。李東陽作為戶部侍郎分管的一部分。

這就要從易知單說起了。

雖然易知單並沒有列入朝廷變法大項之中,但是並不是說易知單這辦法,就被朱祁鎮棄用了,恰恰相反,被朱祁鎮全部接納了。

不管是官府與地方,都在改革之列。

不過,這一項改變,並沒有拿出來單獨說,而是納入一條鞭法與官吏法具體執行之中。

在朝廷內部,易知單與考成法合並在一起了。

考成法前文也說過,其中有一項,就是每一個衙門都一個冊子,上面記載公務,每月勾銷。

朱祁鎮幹脆仿造後世的做法,將各種公務文書都印刷成制式的。每一頁都有編碼,都有留档。

又嚴格政事流程,讓他們絕對不可能推脫政務。

在地方上更是衍生出各種單據。

百姓繳納田賦,朝廷要開單子證明,別的賦稅也紛紛要開單子。

幾乎凡是朝廷從百姓那裏拿一文錢,都要開單子。

而所有制式的單子,都是由戶部專門印刷的,紙張就是少府專門制定的厚紙,用來寫毛筆字並不是太好的,不太吸墨。但是最為票據卻是很合適,保存時間長。

朱祁鎮想讓大明官吏在收任何稅的時候,都有章法可循。

當然了,這樣做未必能完全擋住下面的人貪贓枉法的途徑,最多是給他們增加一些負擔而已。

而引票,自然也是從戶部印來的。

不過,因為大量票據需要。

百官之中已經有人提議,要不要放開這種票據的印刷。畢竟最偏遠的地方,領一次票據要好幾個月。

朱祁鎮自然是不肯的。

說實話,他雖然在這種票據防偽上做了不少功夫,但是並不能完全保證就沒有人能仿制了。

要知道,大明寶鈔當初也是有人敢仿制的。

這還是朝廷嚴苛控制源頭的情況之下,一旦放開,鬼知道會出現什麽事情。

不過,面對這樣的情況。朱祁鎮決定將另外一個印刷局放在南京。畢竟北京實在太偏北了一些,南京的存在在很多情況下,也是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