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寧夏之難(第2/2頁)

大明各種自然災害特別多,所以戶部就形成了類似於預案一樣的東西。報上來的災害分級,然後撥款的。

韓文說道:“陛下,如果再不妥善處置寧夏局面,臣擔心寧夏非大明所有。”

丘浚冷笑一聲,說道:“怎麽?寧夏還要造反不成?”

韓文說道:“臣不擔心造反,但是有斯民方有斯土,寧夏沒有人,還是大明的土地嗎?”

什麽情況下會沒有人?

人都餓死了。

朱祁鎮皺眉說道:“真到了這個地步了?”他也不等韓文回答,說道:“去寧夏。”

蘭州距離寧夏並不算遠,甚至只需向東北走數百余裏,就到了寧夏地界。不過這一帶還看不出什麽,在往北走一段路程,真正到了寧夏的地界。

寧夏的自然環境,比河西走廊要好一點,這裏畢竟是黃河百害,唯利一套的那一套。

只是時間在無聲無息之間改變很多東西。寧夏與河西走廊一樣,要面對沙漠的侵襲,此刻的寧夏根本是三面面對沙漠。就好像是從六盤山之中,依靠著黃河深入大沙漠之中的一只手。

也幸虧是有黃河在。

如果沒有黃河,寧夏這一塊地方,遲早會被沙漠一點一點的侵吞掉。

但是即便如此,周圍的自然環境,如此演變,依舊讓寧夏飽受幹旱之苦。

如果單單是幹旱還好,畢竟在寧夏生活,寧夏本地人都已經習慣幹旱了。但是這幾年來,連續不斷的地震,甚至一年數震,地震與幹旱一並過來,卻讓當地百姓難以招架了。

當朱祁鎮進入寧夏之後。首先見到就是滿目瘡痍。

地面之上一道大大的裂痕,就好像是大地張開的一張嘴。

這是地震留下的痕跡。

而在耕地之中,卻有一道道密集的細碎的小裂痕,這就是大旱痕跡。

一看這個情況。

朱祁鎮臉色立即變了。

他知道寧夏有旱災有地震。但是賑災最重要的是重建,是恢復生產,而今的土地空蕩蕩的,連雜草都沒有長幾根,重建在什麽地方?如此怎麽讓百姓恢復到正常的生活之中。

召見當地知府知縣詢問情況。

在正統之前,寧夏是有五個衛所,就是所謂的寧夏五衛。並沒有民政官員,倒是有一個寧夏巡撫。但是在北方邊患徹底解除之後,朱祁鎮對九邊進行了一番改造,寧夏五衛變成了寧夏衛,裁掉四個,保留一個。並建立了寧夏府。將其他的衛所改為縣城。

才是而今的寧夏府。

當地地方官一到,就立即哭窮起來。

在奏疏看寧夏地震與旱災相繼,卻無法理解當地的情況的。單單說一點,寧夏數年之內,已經很少產糧食了。

對於寧夏人來說,尋常旱災根本不能算旱災了。只能說日常。

但是而今旱災本來就造成了糧食減產,戶部對此的應對方法,就是減免寧夏賦稅,幾乎寧夏十幾年都沒有怎麽正經繳納賦稅了,對於地震的處置,就是撥款賑濟,賑濟款的數量依據寧夏在冊人口,能吃上六個月左右的糧食,可能考慮到耗損,稍微多一些。

至於城垣地方重建的撥款,倒是撥給一些修建城垣的銀兩,但是不多。

畢竟大明雖然府庫充實,但是這麽大的國家,也是要有一定之規的。不能大灑錢,不然再多的錢都不夠用。

寧夏是邊地的時候,城垣自然重要,需要專門撥款,但是而今寧夏已經沒有邊患,城墻遲幾年修也不遲,要知道在南方有些縣,連城墻都沒有。

正如丘浚所言,戶部撥款,丁是丁,卯是卯。都是按照規定來的,主要是維持寧夏最低生存標準六個月,六個月,在戶部想來再怎麽都能種出一季糧食了。

只是寧夏的情況太特殊了,連續數年地震大旱,大旱地震的。各種水利工程早已不能用了,糧食生產能力減少到了極致,什麽塞上江南,早就不是了。但是戶部還是死板的報一次災,按這標準來一次。

以至於寧夏百姓只能靠著賑災款度日。

如果不是韓文咬著牙,從原本不富裕的陜西財政之中撥款不少,寧夏這裏就不是滿目瘡痍的樣子了,早已逃亡殆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