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被楊兼養歪(第6/13頁)

楊兼裝作巧遇,“閑庭信步”的走過來,笑著說:“這不是河間王麽?”

蕭岑立刻拜見楊兼,恭恭敬敬,文質彬彬,那模樣兒哪裏和囂張沾邊兒,十足的溫柔如玉,仿佛一位翩翩佳公子似的。

楊兼笑的很是親和,說:“常聽我兒提起河間王,聽說我兒與河間王十足合得來。”

蕭岑一聽,原來楊廣已經開始美言,果然是個小娃兒,怕了自己。

楊兼又是親和的一笑,說:“難得我兒與人有緣,朕也見河間王面善,不如這般,明日朕做東,親自做兩道點心,請河間王過來談談天,飲些小酒兒,如何?”

蕭岑簡直是受寵若驚,他知道楊兼這個人有個怪癖,在未做天子之前,喜歡下廚理膳,但如今楊兼已經做了天子,竟然還能為人下廚理膳,這豈不是殊榮?足夠河間王蕭岑虛榮一陣子的。

蕭岑立刻拱手說:“外臣誠惶誠恐!怎麽敢讓天子親自理膳呢?”

楊兼笑著說:“誒?何必如此見外呢,便這麽說定了,明日還請河間王賞臉,一定要過來用些點心。”

“是是是,”河間王蕭岑怎麽可能拒絕,這可是拉近關系的最好時機,便說:“外臣一定來,一定來。”

不需要兩句話,楊兼便把河間王哄得服服帖帖,很快蕭岑心滿意足的離開了,走的時候還挺歡心的。

楊廣眯著眼睛,凝視著河間王離開的背影,幽幽的說:“父皇竟然要為這種人親自理膳?”

楊兼笑眯眯的說:“我兒吃味兒了?”

楊廣:“……”

楊兼又說:“放心罷我兒,父父不是為他理膳,是想要做一些補血的小點心給我兒食,河間王只是順便的。”

“補血?”楊廣一時間有些迷茫,仰著小臉盤子去看楊兼。

隨即才恍然大悟,是了,補血!自己昨日裏受傷來著,損失了一點點血,也就指甲蓋那麽大小的血滴罷,但是楊兼一直很是心疼,覺得楊廣失血過度,一定要補補。

楊廣頭疼不已,說:“父皇,兒子……”

不等他說完,楊兼已經說:“乖兒子,正好這會子閑暇,隨父父去膳房轉轉罷。”

楊兼帶著楊廣往膳房去,昨日楊廣受傷,他其實就讓膳房準備食材了,說起補血,那首選的自然是紅棗啊,而且紅棗也不是甚麽難找的東西。

膳夫們準備好了紅棗,按照楊兼的要求,還準備了其他食材,像是糯米、甜餳、蜂蜜等等,但是有一樣食材,楊廣便不是很熟悉了,那就是——銀耳。

很多人都知道銀耳是個好東西,美容養顏,常吃的話,比燕窩還要好。但是在南北朝時期,銀耳還不流行,也沒甚麽人種植銀耳,一直到宋代左右,才開始食用銀耳,如今銀耳的藥用價值,可比食用價值要大得多。

楊兼看了看食材,很快準備動手,紅棗和糯米,楊兼準備做一個紅棗糯米心太軟,把紅棗劈開兩半,中間夾上甜糯的糯米小團子,然後上鍋蒸熟,吃起來香甜軟糯,一口咬下去糯米拉黏,作為小零食,既補血,又美味兒。

其實楊兼本想做現代十足流行的網紅奶棗,紅棗裏面塞上堅果,棉花糖裹在外面,然後再沾著一層奶粉,那味道吃起來簡直絕了,中間的堅果醇香,外面的棉花糖甜蜜,還有一層濃濃的奶香奶粉,一層層遞進,連不愛吃棗子的人吃了都會拍案叫絕,而且奶棗的制作方式十足簡單,完全不需要去外面購買,自己在家裏便可以做。

只不過這年代就算棉花糖可以自制,但是也沒有技術脫水做成奶粉,因此楊兼選擇了更加簡單的紅棗糯米心太軟。楊兼發現,楊廣其實很喜歡吃粘糯的口味,甚麽炸湯圓,炸年糕等等,因此這個紅棗糯米他一定也喜歡。

剩下的銀耳,楊兼準備做一道小湯品,便是紅棗銀耳羹了,放在現代,紅棗銀耳羹根本沒甚麽技術含量,幾乎是家家戶戶都會做的小零食,不過因著這個時代銀耳還沒有入菜,所以就連見多識廣的楊廣,也是一臉狐疑又期待。

楊兼把紅棗銀耳羹先煮上,銀耳要慢慢的煮出膠質。好的銀耳是會煮出膠質的,當然了,一般在超市裏買來很便宜的那種銀耳,也就是吃吃解饞,那樣的銀耳完全不會煮出膠質,不管煮多久,都和木耳一個口感,脆生生硬邦邦的。

楊兼熬煮上銀耳羹,便開始著手搓小糯米團子,將紅棗切開,一個個夾進去,血紅色的紅棗,中間夾著粉白的糯米團子,打眼一看上去便覺得賞心悅目,不止如此,還很是喜慶。

紅棗糯米做起來十足簡單,上鍋一蒸便大功告成了,楊兼把承槃拿下來,稍微涼了一會子,拿起一顆來遞給楊廣,笑著說:“我兒快來嘗嘗,好吃不好吃。”

楊廣狐疑的接過來,這種吃飯還是頭一次見到,說實在的,楊廣不喜歡吃紅棗,因著紅棗的皮很硬,還會貼上牙堂,倘或是胃不好的人,更不喜歡食紅棗了,食完了偶爾會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