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七章 拆一還一(第3/3頁)

因此“風牌專賣店”和“事竟成飯店”的盈利除了用於擴張,其余的有一大半轉化成了滬城、杭城的房產。

張禹根如今是包租公,手底下有二十幾個人,其中有俞獨膀兒和幾個殘疾人。

他們負責管理這些房產、收租。

改革開放初期,搞建築的事故率比較高,死亡、傷殘免不了。

“自強建築公司”的工地也會出現事故,賠錢、善後的工作必須有。

丟了一只手的殘疾人肯定不能幹建築工,幹收租的活兒當然能夠勝任。

給死於事故的建築工家屬安排一個旱澇保收的工作必須有,來張禹根這裏管理房產,這工作是個人就能幹,而且能夠幹得長久。

投資房地產必須立足於大城市,建房子沒有囤房子賺,黃瀚當然比誰都清楚。

他之所以讓三水縣早早地把房地產開發搞出來,真的不是為了牟取暴利。

而是為了三水縣更快更好地發展,也是為了讓出資的幹部和群眾增收。

因為房地產開發元年開始的兩三年,房價相當搞笑,首都、滬城、杭城、省城普通商品房價格僅僅是四百到五百多一個平方。

這價格跟如三水縣這樣的縣城相比較,連一倍都不足,二十年後呢?少說點也得五六倍呀!

黃瀚清清楚楚記得,二零零七年,三水縣市中心的房價兩千六百塊,杭城西湖區商品房的均價接近兩萬。

一九八七年手裏有錢,準備投房地產,該往哪兒投?只要不是傻子,都應該選擇一線城市。

黃瀚沒忘了實驗中學、實驗小學的老師、校長,第二天排練時就做了一番宣傳。

他鼓動老師們把家裏的錢都湊出來參股,要求他們不惜借親朋好友的錢,萬萬不能把錢拿去買大彩電。

這個時代的絕大多數人都在幹傻事。

這時一台日本進口的二十一英寸彩電價格三四千,價值都趕上十幾個平方的房子了,在首都、滬城這些錢也值七八個平方。

黃瀚好心好意勸老師們,家用電器以後會越來越先進,價格會越來越便宜。

把原本準備買彩電、冰箱、洗衣機、收錄機改善生活的錢省下來入股。

話說得很滿,簡直是拍胸脯保證,入股的收益肯定遠大於銀行利息。

其他人黃瀚不管,他可以給所有的老師和校長吃定心丸。

入股收益達不到超過銀行利息的預期,實驗小學、中學的老師、校長們,有一個算一個,黃瀚包賠損失!

如果入股後反悔了,不要緊,原價轉讓給黃瀚,利息按照銀行一年期的存款利息,有幾個月算幾個月。

但是有先決條件,只有實驗中學和實驗小學的老師能夠享受這個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