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五章 談判(第3/3頁)

由於資金回籠超預期,故而房地產開發的力度更加大,所以需要更多有工作經驗、社會閱歷的以工代幹來完成拆遷、安置任務。

“家園集團”有了名氣,有了資本,還有蓬勃發展的巨大空間。

王慧、陸惠無疑是八七年三水縣級市風雲人物中的婦女典型,如果在加上幾個,必須有宋丹華、張芳芬、邱老師……

今非昔比啊呀!每天托人或者親自求上門的老同事、老熟人、老鄰居等等,太多了,陸惠、王慧家裏的門檻快被踏破嘍!

名煙名酒、水果、糕點等等禮物收了一大堆。

不是她倆貪婪,而是人情社會這種現象免不了,也是因為人家丟下東西就走,追都追不上。

王慧、陸惠很快樂,也很煩惱,她倆又打電話問計於黃瀚。

社會主義國家,人人安居樂業是最終追求,本就應該提供更多工作崗位盡可能滿足大多數人的需求。

黃瀚讓她倆無需多慮,可以給關系戶開後門,只要那些選擇調進“家園集團”的以工代幹不再混日子,肯踏踏實實工作即可!

拆遷、安置工作千頭萬緒,拆遷範圍倍增,需要更多有社會閱歷的工作人員。

馬縣長,不對,應該是馬市長,他是“家園集團”的董事長。

他在市裏的常委會上表態,以“家園集團”的發展勢頭,一年時間裏,陸陸續續安排一二百四零五零的以工代幹都不成問題。

能夠做到人盡其才最理想,形成良性循環的三水市面對最困難的下崗分流遊刃有余。

談判時意氣風發的秦昆侖就大膽做出承諾,“東方紅布廠”、“勝利紡紗廠”等等七家工廠,但凡沒有生產技能的幹部、職工都可以由縣裏安置。

有這樣的底氣完全是因為三水縣不缺工作崗位。

四零五零的以工代幹中有技術的肯定選擇留在原單位等著掙更多的工資。

那些沒有技術的也好安排,因為他們絕大多數是能寫能說的主。

不僅僅可以調去“家園集團”做群眾工作,還可以分流到“全力企業”、“惠農集團”、“快哉風電器廠”等等單位參與營銷。

縣裏剛剛成立不久的“台胞、港澳僑胞接待辦公室”也能安插十幾個。

當然,在商言商!都是無利不起早的,做出這種承諾的目的就是為了擡高中方資產的估值,爭取更多股份。

新成立的“中港實業紡織集團公司”員工超過七千,資方投入的資本以美元計高達七千二百萬。

這是秦淑潔根據新舊不同給了七折至七五折的良心價,因為這段時間德國馬克相對於美金又有了幾個點的漲幅。

按照新機器計算此時的市場價,這些設備的價值超過九千八百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