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結局(上)(第3/4頁)

“太妃、王爺。”謝淑擡起頭,神情鄭重而堅決,“我是請纓出戰,還望兩位能允我所請!”

擲地有聲的言辭,令廳中一瞬安靜。

謝珽年少時,也曾頑劣行事逗哭過堂妹,與對表妹無異。後來承襲爵位後忙於軍政瑣務,內宅的事上甚少留心,只知她跟謝琤情誼極深,與阿嫣也性情相投,旁的事上沒太留意。

卻未料時日倏忽,幼時哭鼻子的小姑娘長成後,竟會有這般膽氣。

慣常冷沉的眸底浮起訝色,他站起了身。

“北梁的事不必擔心,有琤兒。”

“我替謝琤去!”謝淑擡頭,對上謝珽的眼睛。

她這幾年其實甚少跟謝珽說話,因心中畏懼堂兄性情驟變後的冷厲威壓,哪怕後來常因阿嫣的緣故來春波苑,也多躲著謝珽,怕他像教訓謝琤那樣,嚴苛待她。

此刻,那些小情緒早已無足輕重。

她迎視謝珽,不閃不避,只篤定道:“堂兄既有雄心壯志,就該集中兵馬去攻京城,早些還天下太平。至於北邊,暫且穩住即可。戰場上用人的地方那麽多,謝琤留著會用得著。我到了北梁後定會謹慎行事,絕不給府裏添亂。”

“不行!不能讓你去!”

武氏見她執意不肯起來,只能蹲在身旁,溫聲勸道:“你在府裏,能幫我分擔瑣事。等局勢安定些,還要替你挑個好人家,往後安生過日子呢,我瞧那徐公子就很好。北梁那地方,去了總要擔驚受怕,不得安寧。我和阿嫣,還有你祖母、嫂嫂、侄兒們,都舍不得你。”

“別逞強了,讓琤兒去吧,快起來。”

極為溫柔的言語,如暖流漫過。

謝淑卻仍未動,“太妃的慈愛之心,侄女都知道。我今日來請纓,是有兩重緣故。”

“第一重,我是謝家女兒,即便不及姑姑英勇善戰,亦有先祖流的血性,願為河東百姓出征。”

“第二重是為了我父親。”她眸色稍黯,聲音亦低了些許,“他做的那些事,有負河東兵將,更對不起戰死之人。我若不能做些什麽來彌補,這輩子都會愧疚不安,受盡煎熬,不能見人。唯有替父贖罪,才能稍得消解。”

“太妃、王爺,謝淑願請纓前往北梁,追隨祖父、伯父、姑姑的英豪之舉,萬死不辭!”

“還望兩位允準!”

她俯身叩首,額頭在青磚地上觸出輕響。

武氏心疼極了,雖明白她心中煎熬,卻仍不舍得她去受苦,仍試圖勸說。

謝淑卻早已下定決心。

知道母子倆不會輕易答應,她將心思說明白後,轉身去了祠堂,在祖先牌位跟前跪了三天三夜。

所有人苦口勸說,她皆無動於衷。

謝珽數次過去,都能看到少女筆直跪在祠堂,背影秀弱卻堅毅,哪怕累極也沒半分松懈。而她的視線落處,是靖寧縣主的牌位——傷心和離、戰死沙場後,靖寧縣主的屍骨牌位與謝袞等人一道埋葬,亦供奉在王府祠堂中。

那是整個河東地界最耀眼的女將。

紅妝烈烈,為眾人所欽敬。

秦念月是她的親骨肉,卻絲毫沒半點亡母的骨氣襟懷,而謝淑悶聲不響,心裏卻有最堅毅驕傲的念頭。

謝珽靜視良久,最終點了頭。

……

北梁國主病重,謝珽答應之後,暗中互換質子結盟之事立時安排了下去。

當天夜裏,徐秉均馳回魏州。

是阿嫣給的口信。

長在太師府那樣的書香門第,出閣之前,阿嫣對武將之家實在知之甚少,甚至畏懼爭殺之事。

直到嫁來魏州,聽聞靖寧縣主的英豪事跡、瞧著武氏的決斷擔當,才知身為女子,原來也能有那樣的氣魄和建樹。而謝淑雖悶聲不響,每嘗言語說起時,對於戰死的姑姑時總有崇敬之心,亦不無將門之女的傲氣,只是甚少表露。

如今請纓北上,必是心意已決。

那於謝淑而言未嘗不是一次浴火重生。

——拋去父親功勛的庇護,亦拋開父親過失的陰影,憑她的膽氣尋回將門之女的驕傲,無需再愧疚、煎熬。

沒有理由不去成全。

哪怕誰都舍不得,在謝淑的執意懇請下答應是遲早的事。

阿嫣最清楚小姑子的心思,更不知這趟去了北梁,何時才能回來,便尋了個由頭,請謝珽將徐秉均調回。

彼時正逢動身前夜,謝淑孤身前往校場。

昔日嬉遊的情形歷歷在目。

那個時候,她還是王府裏不甚起眼卻無憂無慮的閨中千金,打著謝琤的旗號跑來校場,想看到的卻只有清逸少年。綠楊陌上微風徐徐,她看過他潑墨時的風雅文采,看過他彎弓時的少年意氣,曾令他心甘情願的輸給她許多畫作,繡為裙衫,也曾與他林中射獵,情愫暗生。

他們的相遇平平無奇。

但每一次相處,都被深藏在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