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大爭(48)(第4/7頁)

而且,燕城王有仆婢服侍,並不需要謝青鶴去近身照顧。

年輕活潑的纘纘每天都圍繞在謝青鶴身邊,陪他聊天說話,做遊戲取樂,對他大獻殷勤。

謝青鶴控制著與纘纘相處的分寸,讓自己像個真正不懂事沒見識的小子,漸漸地對漂亮小姐姐卸下心防,開始依賴纘纘,讓纘纘進入他的生活。纘纘也像是與他有了默契,與他日漸親密。

燕城王從來不打聽朝廷中的是非紛爭,就算有人上書把他罵了個狗血淋頭,他也“全然不知”。

這關頭就算有人彈劾他,責備他,天子也不可能召他上朝自辯,更不可能對他問罪。燕城王就像是不知道宮中發生的一切,每天只管養病,休養生息。

沒有人懷疑過他的用心和意圖。

在所有人的心目中,燕城王都是一個遠離了政鬥的清高偉岸之人。

他被天子無故下獄十年,受了那麽大的委屈,臨危受命力挽狂瀾,立下赫赫戰功,又再次被朝廷所辜負,被迫交出了兵權,在早已殘破陳舊的家中淒涼獨居。

這樣一位謙謙君子,明明武德充沛,卻不爭不搶,不哀不怨,忠心衛國,堪為萬世楷模。

謝青鶴在燕城王府聽不到任何與朝堂相關的消息,只有半夜去與小師弟相見,才能得知常朝那邊準確的朝廷消息,以及小師弟與林姑行走市井收集到的鄉野傳聞。

伏傳為此偷偷嘲笑:“大師兄前往燕城王府原本是為了收集情報,誰曾想那裏什麽也沒有!”

然而,謝青鶴與伏傳都很清楚,聽來的情報不重要。

目前最重要的情報,就是燕城王的一舉一動——他打算什麽時候聯絡舊部,廢帝自立!

王都的局勢,照著韓瞿與姜夫人的設計,一步步成為現實。

韓瞿與王琥為首對燕城王一通彈劾,天子充耳不聞,假作不知。這一波吵鬧結束之後,赭平之死的案子自然也不了了之。這種時候,誰又敢去問燕城王的罪?

太子為了理順從燕城王府接回去的諸多百姓冤案,召集東宮掾屬,編成兩班,日夜審理。

這些案子多半都不是疑難案件,但凡去查,多有實證。痛苦的地方就在於如何去抓人。

讓謝青鶴非常意外的是,就在太子痛苦無比的時候,荊王出現了——太子要做仁君,就不能被抨擊苛烈,一口氣把世家貴族都得罪光的時,太子不能做。但是,荊王可以做。

太子與荊王不同母。按照後世的說法,荊王應該巴不得太子倒黴,被眾臣所厭棄。

然而,大廈將傾之時,荊王對太子表現出了十二分的孝悌。東宮掾屬負責審案,荊王就親自帶著衛士去抓人。他騎著馬,手持長鞭與長刀,只要東宮下了手令,他就敢去砸任何世家貴族的大門。

聽說荊王幫著太子去抓人的那一夜,燕城王沒有吃晚飯,早早地熄燈睡了。

次日清晨,謝青鶴看見他赤紅的雙目。很顯然,燕城王熄燈躺在了床上,一夜未眠。

謝青鶴意識到,燕城王以太子之死做餌、廢帝自立的想法,很可能被動搖了。太子與荊王都在竭盡全力守護即將覆滅的家國,面對這兩個不惜前程的小輩,燕城王會心軟嗎?

時間過得很快。

謝青鶴親眼見著伏傳與林姑居住的舊屋被一點點修葺,逐漸變得堅固敞亮。

有了迷蹤術驅趕外人,伏傳和林姑很用心地經營了住地,重新打了家具,給屋頂鋪了茅草,林姑甚至還在院子裏養了雞鴨和兔子,種了一些快熟的蔬菜。

伏傳給她用藥調養身體,年紀輕輕就失了月信的她已經恢復了行經,臉頰紅潤,發絲柔亮。

與這間逐漸體面的屋舍,逐漸健康的林姑不同,整個王都正陷入混亂與饑餓。

市面上的糧食逐漸售罄,地主們因小麥歉收,非但沒有寬限免除雇農的農租,反而因市面上的糧食缺乏,對雇農大肆盤剝逼租。王都最底層的百姓早已死了一批,如今陷入困境的則是薄有家資、相對體面的手藝人、商販與小吏,到處都是插標自賣的百姓。

天子下了一道旨意,徹底禁絕百姓流亡出城。

哪怕饑餓無比的百姓身無分文、孤身離開,想要去城外找些吃食,也被城門吏打了回來。

最令人發指的是,最開始城門吏只是將欲要出城的百姓攔回,不知那一日開始,城門吏開始捕捉所有意圖出城的百姓。這批百姓被送入監獄之後就徹底失蹤。

有小道消息說,自從城門吏開始抓人之後,後街的肉市就重新開張了。

荊王為此進宮向天子陳情,怒斥城門吏草菅人命,跪在天子席前流淚:“皇父為天下父,豈能坐視小吏分食子民?民間易子而食,諸侯爭搶菜人,是亂世之罪。王都官吏售賣百姓屍骨,是我妘氏之罪啊皇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