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大爭(84)(第3/3頁)

這也是陳家目前最龐大的勢力,由陳起與單煦罡分掌,把握著陳家治下近七成的兵力,才能撐得起陳起的說一不二。

山陰著姓是在陳敷時期就歸降的老“自己人”了,以烏城趙氏、永城王氏為代表。

雍州名士田安民,也就是田文的親爹,他就曾經是烏城趙家的謀主。當年被陳敷連人帶舊主一起收入麾下。此次被狀告的安州牧趙熙,就是田安民舊主趙襄的兒子,目前趙家的家主。

中州世家就比較慘,奉行著“打不過就加入”的原則,不巧趕上了陳敷打天下的全盛時期,基本上都沒能保留下多少兵力,只能憑腦力維持著世家的體面和尊嚴。

中州各家的子弟學生,最好的出路都在東樓,白芝鳳就是這股勢力出身。

……

這幾方勢力都在謀劃戰後的利益。

相州老姓不提,兵強馬壯且都是陳起的親族心腹,戰後也多半會走武勛貴戚的路線。陳家的兵權總不可能交給外姓人掌握。

握著陳家二成兵馬的山陰著姓,以及幾乎搶占了東樓幕府四成席位的中州世家,撕得很響。

再有各種散碎勢力合流的“外姓雜蠻”跟墻頭草似的左搖右擺,局面就很復雜。

來書狀告趙熙僭用閹人的是相州老姓勢力,但,要說這後邊沒有中州世家運作,沒有外姓雜蠻攪和,謝青鶴和伏傳都不相信。

伏傳的條陳寫得很明確,此時對趙熙做出了更剛決的處置,就等於宣布“可以混戰”了。

所以,他的處置建議是,書面告誡趙熙,要求趙熙馬上停止妄行,並處二百斤罰金。

對趙家來說,二百斤金子不算很大的懲罰,也就是個警告的意思。

這是很明顯的政治表態。

——現在還不到內戰的時候,不許互相攻訐。

至於說趙熙收買閹人……這年月的貴族世家都沒幾個好東西,陳家的將領高門也一樣。

趙熙收買閹人該死,單煦罡殺奴祭天該不該死?饑荒時,息玟下令將城寨中老弱當菜人下鍋該不該死?陳敷活著的時候,還曾用健奴的皮做鼓,白骨做槌,他又該不該死?連詹玄機都險些冤殺妾室平息事端,在這個時代,人一旦掌握著多幾個人的生殺大權,不畜生的概率極低。

照著上官時宜的道德標準去“懲奸除惡”,陳家肱骨能被他自己砍掉八成。

謝青鶴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道理就是這麽淳樸簡單。

生來就立志做聖人、賑濟世道的人是極少數,大多數人拼命往上爬,不就是為了做人上人?

上官時宜很明白這個道理。但是,叫他跳進俗世,和大多數想要往上爬的“凡人”共處,還要他當皇帝去治理這一群“庸人”,被迫妥協,目睹不平,上官時宜心頭極度憋屈。

就如他對謝青鶴說的那樣,缺了他天下就亡了嗎?老子就要去幹死他!

……就說說而已,也不能真的去幹。

“他老人家從不入世,是拿世道沒奈何,又不願同流合汙。”謝青鶴向伏傳解釋。

伏傳半晌才說:“我確實不大了解阿父。”

上官時宜在現世裏很少管俗世的閑事,一心一意只管除魔,他也不允許寒江劍派的弟子們多管閑事,伏傳一直認為師父是恪守門規,對俗世裏的權力紛爭沒什麽興趣。

現在伏傳才搞明白了,原來師父不是沒興趣,他是努力控制著自己不要去殺人。

沒有按照寒江劍派的道德標準去俗世裏“執罰”,一柄輕雪槍把俗世殺得流血漂杵,就是上官時宜留給“庸人”們最後的溫柔了。

“可是,老這麽下去,也挺難受的啊。”伏傳還是覺得頭很疼。

上官時宜的道德標準和俗世不能妥協,他不高興了就把謝青鶴叫去罵一頓。上官時宜和謝青鶴都能理解也習慣這種“解壓”方式,伏傳年紀小,沒見過這陣仗,尤其受不了大師兄低頭站著挨訓。

謝青鶴摸摸他的腦袋,說:“你嚇得臉都白了,阿父都知道了,以後不會再發脾氣了。”

伏傳也抓了抓自己的頭發,有些不好意思。

解決了大師兄挨罵的問題之後,他馬上又替師父擔心:“那他老這麽生氣也不好啊。”想來想去,他側頭問謝青鶴,“要不,以後我去挨罵吧,反正條陳都是我寫,罵我也算冤有頭債有主。”

謝青鶴差點被他逗笑,難得打趣了師父一回:“他都生氣二百年了,不差這幾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