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大爭(85)

謝青鶴也不能真的放任上官時宜天天生氣,隔日就去找上官時宜商量對策。

上官時宜執行了二百年的對策,就是“眼不見心不煩”。

寒江劍派可以不問世事,現在陳家的情況完全不一樣。陳起已經把江山差不多都打下來了,臨門一腳,正是大有作為的時候,總不能半道撂挑子眼看著天下大亂吧?

就算謝青鶴想要代勞,年資身份也都接不上。離了陳起,整個陳家都要大亂。

謝青鶴有一個初步的想法。

“阿父只管軍務。”

“除了幾個邊陲小州,目下只剩王都還孤懸在外。陳家已有立朝根基。”

“最遲三五年後,家中也要定都稱帝。現在統建三省六部恐家中奪權生亂,是否可以先建中樞,從東樓的隨軍幕僚抽調中抽調長於治事之人,留在青州處置民務。此後各地民務,凡軍務之外,皆直報青州,由別宮居中處置。”

謝青鶴的想法是提前一步搞小朝廷,把軍政切割開處置。

不管任何時候,兵權在手,局面就在控制之中。上官時宜依然主持軍務,陳家就不會動亂。

在青州另外組建“朝廷”,將陳家治下所有的民務訟案,包括軍需配給等等,全都交給謝青鶴來處置。這樣一來,亂七八糟的事情都由謝青鶴擋下,上官時宜也就不必強行聽各種糟心簡報,再知悉咀嚼透徹之後,去向屬下文武解釋轉達。

“切要事務,再由青州轉呈阿父。”謝青鶴說。

這就非常類似於當初寒江劍派的格局了。謝青鶴負責具體事務,上官時宜負責武力威懾。

換了別的君臣父子,這麽搞很可能會彼此猜忌、結局淒涼。謝青鶴和上官時宜早已試行多年,彼此信任,默契十足,絕不會出事。

上官時宜也馬上聽明白了謝青鶴沒有說清楚的細節。

想要形成謝青鶴所描述的局面,有一個必要條件——他和謝青鶴不能住在一起。

沒有人能理解上官時宜不耐煩處置俗務的原因。這麽多年以來,陳起始終把軍政事務牢牢抓在手裏,幕僚中的詹玄機,將軍中的單煦罡,誰都不能一手遮天,真正說一不二的只有陳起。如此□□霸道之雄主,為什麽突然就要把軍政分割,且把民務交給還未成年的獨子打理?

若陳叢再年長十歲,或是陳起衰朽十歲,一來精力不濟,二欲栽培儲君,這事也想得通。

偏偏陳叢過於年少,遠不到應該獨當一面的時候。

唯一的可能,只能是陳起因故必須奔波在外,無暇高效迅速地處置機要事務,才被迫將這攤子事交托出來。否則,他與謝青鶴都在青州,為什麽不自己處置政務?

“(陳起)原本就打算開春以後,去景憲一帶巡防,順道看看那邊的馬場。天京河死傷太多,也得去各地轉一轉。”上官時宜說。

死在天京河的都是陳家最心腹、最精銳的嫡系子弟,陳起逃回青州之後,連著大半年都在外邊奔波,不是他不想休息,而是三軍兵力發生變化,他很擔心各地有不老實的將軍兵頭生出異心,不得不馬不停蹄地到處跑,敲打地方。

上官時宜現在說要去“轉一轉”,就不是單純去敲打震懾了。

早前陳起放了話,要從各地抽調精銳充實前線。後軍變前軍,前軍晉中軍。上官時宜就是照著陳起的原計劃去各地收一波人,順道安撫地方。

陳家大部分地盤都是陳起掌兵之後打下來的,擴張太快,勢必地方不穩。

在前線大敗的情況下,想要抽調地方兵力又不撼動守治的根基,非常考驗功力。根據陳起的計劃,下半年還要再收一撥人,明年再有一撥,不緊不慢地遞補軍壯,恢復羽翼。

“叫田安民來青州吧。”上官時宜說。

“兒想請姑父來青州坐鎮。”謝青鶴也有自己的考慮,“田先生與趙氏有舊,他若在青州主持民務,只怕白先生不大樂意。再者,若是他來了,兒只能繼續讓許章先生賦閑。”

上官時宜才想起這一點,田安民與田文是父子關系。若謝青鶴想重用田文,田安民就得給兒子讓路,絕沒有父子二人同在中樞、雙雙身居高位的道理。

“只怕詹玄機不肯來。”上官時宜沉吟,“罷了,我給他寫封信,賠個不是。”

謝青鶴此來沒有帶上小師弟,聞言親自去鋪紙研墨,說:“姑父想來不是那麽小氣。不過,阿父肯給他去一封信,他心裏舒坦,路上也跑得更快些。”

當初陳起與詹玄機因屠城之事隱有齟齬,一句話就把詹玄機打發回相州,詹玄機當然傷心。

上官時宜給詹玄機寫信道歉,罵的都是“陳起”,他也不認為自己就是“陳起”,刷刷刷三五句下來,罵得還挺帶勁兒,很快就把信寫好了。也不等和謝青鶴商量好細節,先把陳箭叫來,命令把信即刻送到相州詹玄機手中,陳箭火速領命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