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雞茸和開水白菜

廚子抹著手憨笑道:“這殺了幾十年雞,都不知道雞血還能做羹。”

蘇油笑道:“不光雞血可以,鴨血,豬血,牛羊血都可以。”

廚子竊喜:“那……小郎君準備怎麽料理這雞血羹?”

蘇油倒是不著急:“廚子大叔,我們先把雞湯吊好再說。”

廚子趕忙回道:“這個我是熟手。”

蘇油點點頭,叮囑道:“燉湯之前,你將胸脯肉切下來,我另有用處。”

廚子已經被蘇油雞血變血旺的戲法驚著了,此刻更無二話,照做就行。

接著蘇油吊湯的功夫也讓廚子大開眼界,將雞肉大火燒開打去浮沫之後,加好姜片和花椒,蘇油便讓廚子撤去明火,只用炭火烀湯,然後對廚子說道:“大叔你看,現在這湯只是偶爾冒一個泡,就保持著這溫度就好。”

說完將書房找來的那張桑皮紙蒙在熬制雞湯的瓦罐上,用繩子紮好。

之後處理胸脯肉。

蘇油站在搬來的凳子上,讓廚子先將雞脯肉表面的少量筋膜剔除,放入鍋中加水和米酒蔥姜煮制,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煮上兩刻的功夫,然後取出瀝幹水份稍稍放涼。

之後指導著廚子用擀面杖將雞肉輕松壓制成雞肉絲。

炒鍋那是別想了,只找到一個厚底小銅鍋,蘇油讓廚子將鍋子放入少許油燒熱,然後倒入雞絲,加入鹽和些許飴糖小火不停翻炒。

一刻鐘後,肉絲變得蓬松,顏色也轉為金黃,蘇油讓廚子將銅鍋端下來,趁熱用鐵箸如絞打蛋液一般絞打肉絲。

肉絲愈加蓬松,顏色也由金黃漸漸變淡,最後變成了淡黃色的肉茸。

廚子被累得滿頭大汗,蘇油叫停後,找來筷子夾了一小撮給廚子:“大叔,嘗嘗。”

廚子小心的將手心裏的一點雞茸舔進嘴裏,眼睛頓時就亮了:“哎喲!怎麽……怎麽這麽鮮美!”

後世蜀州有一道著名的小吃,叫渣渣面,這面之所以出名,就是在味精尚未普及之前,面裏邊加了一款調味料,便是完全可以用來替代味精用的雞肉松,一招鮮,吃遍天。

將雞肉松倒到盤子裏放涼,蘇油說道:“這法子可就算是教給你了,以後家裏做飯,如八娘那樣食欲不振的,就可以嘗試著加上一些,不要太多,止於調味即可。”

廚子樂得油光滿面,對著蘇油連連作揖:“多謝小先生,多謝小先生,你這是送了我一門立身的手藝啊。”

這才做了半頓飯,蘇油的稱呼,在廚子嘴裏便從小郎,小郎君,變成小先生了。

蘇油笑道:“要靠這個東西立身,恐怕還差了些。學無止境,同樣藝也無止境,我就是平常喜歡瞎想,偶然碰到一個合用的,便記了下來。夫子說‘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精細二字,既是做菜的道理,更是做學問的道理。”

廚子抹了抹手:“這個我就不懂了,不過能從做菜說到夫子的道理上,小先生他日定是要金榜題名。”

蘇油小嘴一抿,笑道:“那就多謝大叔吉言了,我們接著料理。”

接下來讓廚子剁了半斤羊肉細餡,又往雞湯裏加了一碗幹發蘑菇,黃花,發筍幹,然後讓他去摘菜心。

宋代的蔬菜品類不如後世豐富,不過菘,芥之類都是有的。

菘,就是原始白菜,在眉山屬於四季菜,正好合用。

蘇油問廚子:“貴府平日裏吃飯的主家有幾位?”

廚子答道:“這是書局,平日裏女眷不怎麽來,就太老爺,太夫人,夫人而已,大郎隨老爺在嘉州,偶爾回來一次。”

蘇油說道:“哦,那就準備四個菘菜心,綠色葉子不用,就留一兩左右金黃葉子那部分就行。”

廚子有些不舍:“小先生,這也太浪費了吧?”

蘇油眯著眼睛,微微撇嘴道:“剩下的又沒說讓你扔掉,不過老爺夫人們吃得精細一些,你們吃的粗一點而已。”

廚子這才恍然:“嗨!你看我這腦子!”

雞湯吊好,蘇油將油撇出來,然後讓廚子燒旺火,待得剩下的油花被翻滾的雞湯沖散到邊緣後,從中心無油的部分盛出雞湯。

廚子今天一直處於驚訝和興奮當中:“小先生,這雞湯,這雞湯好清亮!”

蘇油還算比較滿意,笑著回道:“這才是雞湯的正確打開方式。”

廚子嘖嘖搖頭:“你們蘇家,做菜可真細致,這是大戶豪族的底蘊啊。”

蘇油笑道:“程家也是我眉山江卿大族,大叔,你的廚藝可也要匹配喲!這雞湯到現在才完成了一半而已。”

廚子愣了,大訝:“才一半?”

蘇油小小得意了一下道:“看好了,這道菜學會,你算是真正會了半道大菜。”

說完將肉餡拿紗布包了,將無油的雞湯重新燒上,然後拿紗布包不斷在雞湯裏放入,提出,用碗邊刮去紗布包上吸附的雜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