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一章 牡丹詩

對趙頊來說,損失的是一部分國家收入,收獲的是對相權的巨大分拆。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宰相負責制,變成了中書,門下,尚書三省對皇帝的負責制。相權的削弱,就意味著皇權的上升,歷史上的趙頊也的確是這樣做的。

對於高級官員來說,養老金是一個非常誘人的東西,考慮到如今的人壽命可能不長,加上有了銀行,因此蘇油將其變成了年資儲蓄的概念,即使官員身故,其家屬子女也能一次性領取其留下的全部養老金。

對於底層吏員來說,漲工資當然是大好事,甚至以前沒有薪水,靠衙門公使錢支應的小吏們,都能收到一筆來自朝廷的關愛,在年關的時候,還能過一個肥年。

吏員這個行當,算是第一次有了保證。

朝廷官員人數有多少呢?四萬多人,那宋代的吏員又有多少呢?

平均一個州四個縣,三百軍州就是一千兩百個縣,一個縣算四十名小吏,不過五萬人。

如吏員裏比較高級的縣尉一級,如今不過每月七貫錢、兩石米麥而已。

蘇油的計算裏,將之翻上一倍,十四貫錢、四石米麥才比較合適。

而國家的財政負擔,總體算下來,也不過增加了幾十萬貫而已。

官員的養老金部分,也不是每年都得全體發放,而且還分出了档次。

五品以上的官員,俸祿相當豐厚,基本不用增加,而大宋的俸祿也從來發不足額。

就將欠發的那部分算到養老金裏邊,再加上部分財政補充,算下來三百萬貫足夠。

要動既得利益團體,沒有更大的利益來誘惑,成功的可能性幾近於零。

所以趙頊拿著大棒,蘇油再鼓動趙頊加上胡蘿蔔,差不多才有成功的可能。

這個胡蘿蔔加上去之後,受益的是整個官吏階層,在這個基礎上進行調整,就算官吏們有什麽不滿意,估計看在翻番的俸祿之上,也只能捏著鼻子忍著。

大經濟循環體打通之後,蘇油有信心,大宋的經濟即將進入井噴式發展的狀態。

在這個前提下,先將官員們的俸祿提起來,其實很快就會被老百姓的收入追上。

不過到那個時候,公務員改革已然完成了。

將所想的內容都寫了下來,很多地方還加了詳細的解釋,結合自己這麽多年的治政理念,林林總種的下來,也是數萬字。

擡起頭,才發現天已經黑了,童貫和小李子站在門口,已經不知道過了多久。

蘇油微微一笑:“一寫起來就沒個完,這裏挺好,清凈,要是在家裏,還不知道扁罐和漏勺鬧成什麽樣子。”

童貫抹了一下眼角:“大學士的光風霽月,童貫算是領教了,身處烏台,尚憂勞國事。得,看來這匣子我還得帶回去。”

蘇油將匣子取過,把言事折子放了進去:“想說的太多,這才是第一封,估計一件事情寫三封,一個月能差不多寫完。希望陛下不會厭煩。”

童貫將匣子接過,低聲道:“學士放心,太後和太皇太後都已經知曉,朝臣裏邊,也多有替二蘇抱不平者。”

蘇油說道:“多謝了,不過這些沒必要告訴我,遵守制度本來就是每一個官員的本份。告訴陛下,蘇油很理解,也很坦然。反倒是匣子裏邊的東西更為重要。”

童貫嘆了一口氣,拱了拱手:“大範老子的風采,只恨生的晚了無由得見,不過有幸與小蘇老子同殿為臣,童貫又是倍感榮耀。”

蘇油苦笑:“去吧,宮裏出來的別講這些,也不看看是什麽地方,你應該懂的。”

童貫扭頭瞪了小李子一眼:“他敢!”

小李子嚇得一機靈:“一夥的,咱是自己人!”

童貫哈哈一笑,拍了拍小李子的肩膀,又對蘇油拱了拱手,大步去了。

小李子這才趕緊上來布菜,又端來一個小蜂窩煤爐子燙粥,嘴裏還只嘀咕:“這中官,倒跟軍中的殺才相似,我好像看見他還有幾根胡子?”

蘇油笑道:“軍中的宦官也很多的,有的還戰功卓著,一個李婆婆,一個王姥姥,蕃人裏邊都是叫響了名號的。周大家的臘豬腿還是那麽香,吃不完的明天中午咱做一個臘味砂鍋煲……對了,大蘇和族兄那邊飲食可還周道?”

小李子說道:“這個學士放心,老蘇學士那裏有顧大叔照應,大蘇夫子那裏有梁夫子照應,都不礙的。”

蘇油好奇:“胥吏裏邊還有夫子?”

小李子忙著給蘇油燒洗澡水,笑道:“可不是真什麽夫子,大名叫梁成,就是喜歡讀書,講古,得的一個諢名,聽聞蘇夫子進來,跟班頭哭著喊著要去侍奉,天天給夫子洗腳,伺候夫子上床休息了才去睡呢。”

蘇油不禁好笑,這哪裏是住進來一個囚犯,這是住進來一個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