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檢查

辛辛苦苦二十年才勉強混得到手一個知州,這就是三甲天子門生和苦等詮注的普通進士的區別。

在二十年沒有出一個進士的眉山老鄉裏邊,趙蒙算是足以自傲,但是在當年這位小老弟面前,那是真的連渣都不如。

聊起當年中舉之後一起再程舍人書坊刻版油印《梅都官詩集》的情形,兩人都是感慨。

趙蒙還跟蘇油打聽史願、楊彭二人,得知是在唐淹手底下做助教,學問日漸豐博,但文運還是那麽差之後,又是一陣唏噓。

蘇油說道:“對了,兩位兄台如今也在汴京城,今年還是過了舉試,正在眉山會所苦讀,就等著明春的禮部試呢。”

趙蒙搖頭笑道:“我眉山十九年未出進士了,幾年前蘇元貞,唐伯虎等人都中了高位,雖然和明潤你淵源極深,但是畢竟不能算是真正的眉山人。”

“都說蘇氏一門吸走了眉山二十年的文運,是真是假,明年就當見分曉。”

蘇油笑道:“這些野語哪裏當得真,要說起來還得怪介甫相公,是他廢了科舉的詩詞歌賦,讓我眉山人失了強項先手,當真可惱。”

趙蒙拱手道:“也奈何不得明潤異軍突起。蜀中理學,如今蔚然大觀,我看明春,必是我眉山士子一鳴驚人之時。”

蘇油喜道:“承年兄吉言了,明年我幾個侄子輩也在其列,希望他們能夠拿下吧。”

聊完這些閑話,兩人才開始進入正題。

蘇油關心的,其實就兩個問題,第一是鄭州工業基地的產能和潛力產能問題,其二是交通運輸能力問題。

第一個問題可以從稅收看出來,鄭州工業基地,除了保障部分西軍和全部汴京禁軍的裝備後勤外,更大頭的,就是面向民間的商貿產品。

而這一部分,在戰時完全可以向戰爭傾斜。

這些東西,鄭州官府的賬冊上記錄得非常規矩。

趙蒙是眉山人,手底下也有一幫鄉黨師爺,鄭州的工業和經濟,也要求更加高效的管理方法,因此引入眉山模式,是趙蒙的必然選擇。

趙蒙是鄭州的實際管理者,歐陽發樂得當甩手大掌櫃,天天專注於文化教育和考古研究。

他在鄭州政壇的唯一用處,就是震懾宗室。

趙頊也算是知人善任了,鄭州工業的話事人,基本上都是宗室外戚勛貴成員。

別人怕這些人,作為謚號文忠的名臣之後,歐陽發最不怕的,卻也是這些人。

遇到趙蒙懟不動的大佬,歐陽發出馬,罵得他們狗血噴頭,他們也只能老老實實地受著。

否則歐陽牌彈章一上,那就要震動朝堂,連帶宮中的兩位王爺都得心驚肉跳。

檢查了賬簿,鄭州一年的坐稅收益,就在五十萬貫以上。

三十稅一,也就是說,鄭州工業的民用產能部分,在一千五百萬貫左右。

這還不包含不用納稅直接交付軍方的軍品,蘇油估計,鄭州的總體工業產能,在兩千萬貫之上,是沒有問題的。

這個數字讓蘇油非常滿意,大宋東南西北幾個工業基地的產能加起來,在一億多貫的樣子。

對應一億多人口的大宋,僅工業產值就人均一貫多,作為跨越千年來第一次起步,已經相當不錯了。

運力上稍微差了些,不過這是歷史遺留問題。

洛汴渠工程九月之後才完工,算是剛剛投入全段使用,加上陸路,現在已經給鄭州的產能打通了動脈,可以滋養東西兩京。

輕便高效的車輛成為了剛需,蘇油決定,明天就去鍛造廠看看,那裏是車輛橫梁和軸承的加工基地。

一天裏蘇油就沒有出都廳,都在閱讀報表數據,這些數據其實在出發前,就通過四通商號忘雨閣和皇宋銀行財務報表統計過一次,現在蘇油主要是進行核對工作,順便檢查一下鄭州公務班子的效率和貪腐情況。

目前看來效果還不錯,畢竟鄭州離汴京太近,還在朝官禦史們的威壓範圍之內,加上普遍調薪,官員們暫時還算是老實。

說起這個來趙蒙就撞天叫屈:“明潤你說他們有沒有道理,我兢兢業業操持政務,結果被禦史彈劾我欺淩上官,獨攬大權。凡事都是我先簽署,然後逼迫歐陽太守簽押,我有那個膽子嗎我?”

蘇油笑得不行:“這事情我外放的時候常幹啊,怎麽沒見有人彈劾我的通判呢?總是年兄你哪裏露出了馬腳。”

“我猜啊……五日京兆做得上癮,行為舉止有些僭越了吧?當年我手下的蔡確,蔡京,人家那都是恭敬得很,上上下下,沒一人挑得出毛病來。”

趙蒙表示不服:“我對歐陽太守也恭敬啊!你當太守轉運使的時候在什麽地方?我在什麽地方?完全沒有可比性的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