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八十八章 小兩口

即便是如今的宋朝,對於女子文采出格還是頗為忌憚的,畢觀雖然替蘇油作了《倫理》和《訓類》,但是人多將《倫理》歸蘇油,《訓類》歸畢觀。

無他,就因為《倫理》是古文,《訓類》是白話文。

易安的詞作個性太鮮明,這是無法遮掩和轉嫁的,李格非擔心自家女兒詞作流布天下,引來蘇油和漏勺反感,特意將女兒的詞作收集起來交給蘇油,同時寫信跟他解釋。

大意就是我家易安雖然喝酒賭博填詞制曲驕傲任性自由奔放,但她的確是個好姑娘。

蘇油拿到信後不由得直樂,老李可真是想得多,你還能比我了解你女兒?

於是開始謄錄詞作,給大蘇、黃庭堅、秦觀、賀鑄、晏幾道寄過去。

這個大家都給看看,都給評評,反正我是要給易安出版發行的,名字都定好了,就叫《漱玉集》!

給了評論的,我都會附加在詞集之後。

先說好啊!今後《漱玉集》大名得傳,可不是我們家易安沾你們的光。而是你們,有一個算一個,通通都沾了我們家易安的光!

於是秦觀首先就不服了,論作詞我們可從來沒有怕過誰,我才不信易安擔得起司徒如此之高的評價,這擺明了就是因為李家窮給不起嫁妝,司徒故意在這兒哄擡人設呢……

待到看過之後,秦觀也不得不服氣,集子裏邊,詩筆雖然稍弱,而詞令則極婉秀,且亦妙解音律,無一字不協者。

這就叫“實倚聲之正宗”。

秦觀回憶了一下身邊周圍的人,似乎、好像、就連二晏、歐陽、蘇、黃、周、柳,包括自己,都不是敵手……

晏小山最感興趣的是裏邊的“白話詞”,其中翹楚就是那首《聲聲慢》,還有“知否知否”這等妙到毫巔之句。

白話如家常般自然,卻處處出新,合聲押律得毫無琢磨痕跡,這已經開宗立派的水平和現實。

說起來還有個笑話,李妹崽曾經將那首著名的《醉花陰》寄給當時遠在廣州的漏勺,漏勺讀過後,覺得自己的水平與之相比,好像也就只差那麽一點點,於是也搞了幾十首。

蔣之奇也是大行家,漏勺很想知道自己的水平和師妹相比究竟如何,於是便將師妹剛剛寄到那首《醉花陰》裏的“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三句,也摻合到了自己所創作的這些詞中,拿去給蔣之奇點評。

蔣之奇欣賞完漏勺的詞作後說道:“子衡啊,依我看來,這些都是不錯的。不過其中有三句,卻如香檀植於別戶,孤雲獨占高峰——喏就是這裏,’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非聖手不能制也。”

以漏勺堂堂探花之才,也只能掩面而走。

而且小妹崽乃是文學全才,除了詞作獨樹一幟外,史論詩也讓蘇油非常贊賞。

蘇軾的學生,翰林學士張耒曾經做了一首長詩,叫《讀中興誦碑》,感慨天寶年間事。

玉環妖血無人掃,漁陽馬厭長安草。

撞關戰骨高於山,萬裏君王蜀中老。

金戈鐵馬從西來,郭公凜凜英雄才。

舉旗為風僵為雨,灑掃九廟無塵埃。

元功高名誰與紀,風雅不繼騷人死。

水部胸中星鬥文,太師筆下膠龍字。

天遣二子傳將來,高山十丈磨蒼崖。

誰持此碑入我室,使我一見昏眸開。

百年廢興增嘆慨,當時數子今安在?

君不見,荒涼語水棄不收,時有遊人打碑賣。

這首詩張耒很得意,當時黃庭堅、潘大臨等皆有和作。

蘇油作為史論詩的大擘,也收到了張耒的詩作,不過他沒有時間去和這麽長的詩歌。

自己寫不香嗎?為啥要找虐?

結果沒幾天漏勺的信也來了,爹呀,張學士那詩,小師妹和了倆,一首算我的,一首算你的,先給你挑?

《其一》

五十年功如電掃,華清花柳鹹陽草。

五坊供奉鬥雞兒,酒肉堆中不知老。

胡兵忽自天上來,逆胡亦是奸雄才。

勤政樓前走胡馬,珠翠踏盡香塵埃。

何為出戰輒披靡,傳置荔枝多馬死。

堯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區區紀文字。

著碑銘德真陋哉,乃令神鬼磨山崖。

子儀光弼不自猜,天心悔禍人心開。

夏商有鑒當深戒,簡策汗青今具在。

君不見當時張說最多機,雖生已被姚崇賣!

《其二》

君不見驚人廢興傳天寶,中興碑上今生草。

不知負國有奸雄,但說成功尊國老。

誰令妃子天上來,虢秦韓國皆天才。

花桑羯鼓玉方響,春風不敢生塵埃。

姓名誰復知安史,健兒猛將安眠死。

去天尺五抱甕峰,峰頭鑿出開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