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少見 ……(第3/6頁)

蘇葉也沒想到皇帝會讓永璜來負責,還是皇帝解釋道:“這是你辛苦弄出來的,別是誰接過去就把功勞攬在自己身上,交給永璜就不會。”

永璜不至於會貪去親娘的功勞,而且跟蘇葉溝通起來更方便。

要是外臣的話,要進後宮很難,溝通起來需要宮人傳話,就容易傳錯或者有遺漏的地方,哪裏有母子二人見面那麽方便?

蘇葉想想也是,後來又覺得皇帝可能是看不慣大阿哥每天借口跑去看王府的進度,然後在宮外玩一圈才回宮來。

如今王府挖得坑坑窪窪正往回填,有什麽好看的?

不過是永璜貪玩溜出去宮外的借口罷了,皇帝放任了一段時間發現不行,讓這個兒子再玩下去心都要野了!

索性把這差事交給他,永璜就沒借口再跑出宮的。

永璜接了差事也高高興興的,他先仔仔細細詢問了蘇葉,具體了解後才聯合戶部和工部一起想辦法擴大生產。

軍糧需要的量實在太大了,得想辦法來量產。

他還特地跟禦膳房的周玉借了徒弟李生來幫忙,畢竟戶部和工部裏面肯定沒一個擅長廚藝的,這時候就需要廚子來提意見。

李生是受寵若驚,不知道多少師兄弟羨慕他。

當初李生被周玉點了去承乾宮幫忙,也是因為他人沉默不愛說話又聽話,讓幹什麽就幹什麽。

禦廚的天賦不是特別好,只能按部就班,卻不會創新,往上走是難了,不過安分守己當個普通禦廚還是可以的。

熬個幾十年就能出宮榮養,比起其他宮人不知道要好多少。

李生也以為自己在禦膳房當個小廚熬幾十年就好了,誰知道被周玉點去幫忙就得了這好差事?

皇帝圈了外宮一塊地方給永璜來做軍糧,畢竟此事越少人知道越好,放在宮外就太紮眼了一點。

而且要是泄密了,被誰得了去,那就麻煩了。

索性宮裏守備森嚴,要是在宮裏都能被人泄露消息,那麽其他地方就更不安全了。

戶部尚書還帶上傅恒,畢竟以後戶部就交給傅恒來辦,這事肯定得他接著來。

加上傅恒曾經帶兵,對軍糧也了解,加入進來是再適合不過了。

工部尚書是個沉默的,反正讓他做什麽就做什麽。

地方有了,人也有了,李生按照蘇葉的步驟一步步做好給幾人看。

戶部尚書看完後皺眉道:“面條這個還好,用大桶一次性也能做很多,就是鍋也得多弄一些。肉幹要晾曬這個,要是下雨天或者潮濕的時候就不合適了。”

軍糧不可能看天來做,天時地利的,那一年就得好幾個月不能做了。

畢竟下雨下雪不行,太陽不夠不行,天氣冷也不行。曬幾天就下雨再挪回來,半幹半濕的肉幹就更容易壞了。

永璜深以為然,工部尚書就提出道:“不如弄個面積大的烘幹房?”

他是從造紙這裏得到啟發,造紙之後,紙張需要陰幹,只看天氣來晾曬就太慢了,成本就要加上去。

還是有商人想到一個法子,就是做個大屋子,裏面在房子中間弄個鍋爐,不停燒火,屋內沒有窗戶,屋內溫度能保持很高,把濕漉漉的紙張貼在墻上就能烘幹了。

既然紙張能這麽做,肉幹掛著也行。

鍋爐燒得旺一些,能加速晾曬肉幹的速度。

如果太慢的話,裏面潮濕就很可能讓肉幹變質。

永璜覺得是個不錯的法子,就讓人把房子裏的窗戶都堵上了,然後用少部分的肉幹來試試,找到最適合的溫度。

溫度太低不行,一點點加上去,讓離得遠一些的肉幹也能加速晾幹。

面條、蔬菜幹和肉幹都做好了,李生原本想動手,還是給永璜攔下了:“不如找個不會廚藝的人來做,做得好吃能吃才行。”

傅恒索性叫了一個不懂廚藝的侍衛過來,他手忙腳亂煮東西,一看就真的是不會做吃的。

只要點火把水燒熱,面條、蔬菜幹和肉幹都扔進去煮一會兒,很快就有香味傳來。

侍衛吸了吸鼻子,看著沒一會兒就煮好了,趕緊撈出來吃了一口,燙得說不出話來還連連點頭表示味道很好。

永璜又道:“也能直接用熱水來泡,那就更簡單一些。”

不必很多人擠在一個鍋裏煮,節省不少時間。

傅恒這次親自動手試了,用碗放了面條、蔬菜幹和肉幹,再用燒好的熱水往裏面一澆,捂著沒一會兒香味也出來了,吃著跟煮的差別不大:“確實方便,只要有熱水就好。”

他嘗試著用冷水泡,其實也可以,就是時間長一點,味道差一點,如果在行軍路上不方便燒火,這東西真是太方便了,而且又能飽腹還不容易變質。

傅恒連忙跟永璜拱手行禮道:“此物用在緬甸遠征上,必然能夠如虎添翼,是國之大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