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少見 ……(第4/6頁)

永璜趕緊避開還禮道:“傅大人過譽了,還得幾位同心協力辦好這差事才是。”

方法是有了,如何能又快又好做出來就得幾人來琢磨。

肉幹的辦法蔬菜幹也能做,面條的話永璜想了個辦法,就是蘇葉教他的,用流水線作業。

揉面團的是一撥人,只負責這個,切面條的是另外一撥人,還有就是專門煮面條,專門炸面條的。

傅恒起初不明白永璜為何把工序拆開來,還覺得一個人能做的,卻讓好幾個人來做。

後來發現只做同一件事,那些人就越來越快,越來越熟手的,速度能大大提升。

面條的晾曬依舊是那個大房子,另外擴建了兩間。

半個月功夫下來,就做好了一倉庫的軍糧。

皇帝看後頗為滿意,按照這個速度,再兩三個月,攻打緬甸的事就能提上日程。

至於對付瘴氣的辦法,皇帝也讓太醫院想一想。

禦醫隨行比較難,能不能做藥丸什麽的來緩和一下?

實在不行,有沒預防的法子?

蘇葉記得以前在南方的中醫館最有名的幾個方子,一個是小柴胡湯,一個是清瘴湯。

前者是預防病邪入體,後者對治療瘴氣有一定作用。

但她雖然知道是知道,藥方究竟是什麽就抓瞎了,只能讓太醫院想辦法。

院首聽聞蘇葉曾見過的清瘴湯方子,恨不能讓她立刻回憶起來。

他又不能真做出方子熬成湯後讓蘇葉一個個試,喝出什麽毛病來,皇帝就要擰了自己的腦袋。

院首只能把藥材和名字對應放在一起,努力讓蘇葉多看看,指不定就能想起來呢?

蘇葉拼命回想,雖然多年過去了,當初的事還是有一點能回憶得起來,多虧鄰居是個老中醫,子女都不在身邊,就喜歡給她嘀嘀咕咕說一些草藥和方子:“秋夕給我記下,有黃連來著,還有陳皮、茯苓……”

她每天絞盡腦汁,想起什麽就讓人記下來,生怕忘了。

“對了,還有朱砂。”

這還是蘇葉聽老中醫提起的,因為朱砂讓她以為是紅墨水之類的東西,於是印象特別深刻。

蘇葉明白中醫方子講究的是五行相合的,努力又想到了半夏和柴胡。

拼拼湊湊了一些,送到太醫院那邊,禦醫們對藥方極為熟悉,試著用各種藥材來中和這個方子,費了老大勁居然真拼出了藥方來。

院首給皇帝呈上藥方的時候雙手都是抖的:“皇上,這方子實在妙極,也不知道是哪位神醫想出來的。”

太醫院從南方找來一個受了瘴氣的商人喝了湯藥,對方的情況就有所好轉。

一般受了瘴氣後腹瀉不止,硬撐著回來沒幾天也就熬不住了。

商人喝湯藥後勉強保住了性命,要恢復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起碼命是留下了!

這家人原本都準備後事了,誰知道峰回路轉被太醫院找上門來,說是有新的除瘴氣藥方要找人試試,他們自然答應啊!

多少大夫來看過都搖頭,只說商人余下沒幾天了。

突然有了救命的法子,家人們立刻應下,看著商人喝下後總算從閻羅王手裏搶了回來,一家子高興得抱頭痛哭。

太醫院又陸續找了幾個中了瘴氣的人來醫治,除了一個實在太嚴重沒能救回來之外,其他都救下來了!

這藥方確實能用,指不定能保住多少遠征的將士!

皇帝十分高興,重賞了太醫院。

新軍糧有了,治療瘴氣的法子也有了,那還等什麽?

然而出征的人選卻叫皇帝頭疼,因為不少武將聽說是緬甸就退卻了。

他原本打算點了雲貴總督來帶兵,畢竟雲貴出身更適應緬甸的氣候。

然而雲貴總督居然上折子道:“遠征緬甸毫無勝算,不如徐徐圖之。”之類的話,險些把皇帝氣了個倒仰。

什麽徐徐圖之,他就是慫不敢戰,還想勸皇帝放棄!

蘇葉見皇帝氣得不行還安慰道:“雲貴總督遠在南邊,肯定不知道皇上為此做了多少準備。”

皇帝卻道:“朕讓人送去折子說明了新軍糧和除瘴藥方,這家夥依舊覺得不可行。”

只怕對方壓根就沒試過送去的新軍糧,也對除瘴的藥方有所懷疑。

畢竟這麽多年來他們對緬甸毫無辦法,突然什麽解決辦法都有了,雲貴總督能不疑惑嗎?

他就怕京城不少人想貪功,急功近利弄出什麽東西來糊弄皇帝,到時候倒黴的就是那些遠征的將士了。

而且如果遠征大敗,雲貴總督這個帶兵的人也得跟著倒大黴,如何能答應下來?

皇帝簡直氣瘋了,直接發落了雲貴總督,然後傅恒就挺身而出表示願意帶兵遠征緬甸。

別人不去,就他去。

沒有比傅恒更明白新軍糧和除瘴湯的好處,自然更有信心。

蘇葉還以為皇帝不會答應,畢竟之前提拔阿桂上來,就是不希望傅恒一直把軍權沾在手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