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大義之名(第5/9頁)

景安帝微微皺眉:“當年打發鎮南王就藩,是有原因的。朕漸上了年紀,就願意兒孫繞膝,你何苦離朕而去?”

三皇子道:“鎮南王時常說,父皇龍體康健,定能長命百歲。兒子是想著,到外頭去瞧瞧。”

景安帝笑道:“看來,你是拿定了主意啊。”三皇子起身行一大禮:“請父皇成全。”

景安帝問:“你看中哪裏的封地了?”

三皇子沒跟他爹客氣,道:“兒子看江西就很不錯。”

倒不是什麽好地方,景安帝卻另有打算:“雲貴封你如何?”

三皇子道:“雲貴多為土司掌權,與先時南夷的形勢還不大一樣。而且現下大理剛剛歸順,父皇便派我去就藩,怕要引起當地土族的反彈。畢竟他們在大理還頗有勢力。不如令鎮南王漸次削弱土司之勢,再令藩王就藩不遲。”

景安帝想到朝中人對鎮南王的詆毀,笑道:“你這話也在理,你既看中江西,便將豫章封你。”直接允了三皇子。

三皇子起身謝恩。

三皇子封藩之事,大皇子是既喜又憂。喜的是,討厭鬼又走了一個,待這些討厭鬼走光了,儲位自然非他莫屬;憂的是,三皇子竟封到了豫章,這豈不是正與南夷相鄰,如今,與鎮南王狼狽為奸便更容易了啊!

這裏要說一下封藩制度,如景安帝說把豫章封給三皇子,所封者,不過一城而已,並不是把整個江西都封給三皇子。至於景安帝當年將整個南夷封給秦鳳儀,主要原因是,南夷貧瘠,而且土人、山蠻橫行,基本上當時說將南夷封給秦鳳儀,也主要是指被漢人控制的南夷地區。但秦鳳儀收復土人、靖平信、桂,收撫了整個南夷。由此,秦鳳儀的封地一躍為天下藩王之首。所以,秦鳳儀的封地,真的是有原因的。現下朝中不少與秦鳳儀不睦的大臣想到秦鳳儀的封地,都覺肉疼,想著當年怎麽陛下將南夷封給鎮南王時咱們沒攔一攔啊!結果倒叫鎮南王賺得如此大塊封地,真是占足了便宜。

可這些人也不想一想,人家秦鳳儀的封地大,是人家憑本事收復的。以往,南夷雖說是屬於朝廷的,也不過名義上罷了。土人還每年去朝廷打秋風,做出個順服的模樣,山蠻完全就是理都不理朝廷的啊。

但相對於秦鳳儀,三皇子的封地明顯就小得多了。

不過即便小些,三皇子寧可就藩,也不願在京城裏看大皇子那裝模作樣的臉。

三皇子便得封豫章王,但安哥兒身為嫡長子,未能得封世子,由此亦可見三皇子在京城政治勢力之微弱了。不過安哥兒畢竟是嫡長,只要無甚錯處,以後封世子也必是無疑了。

三皇子年後便收拾收拾帶著自家兒女以及他爹派給他的屬官往豫章就藩去了。朝中此時有人提議在雲貴設總督之位,景安帝未允。

大皇子有些不解,景安帝與他道:“大理那裏,到底如何,怕是鎮南王一時都不能掌控全局。說到底,楊家雖式微,可段、白兩家勢力猶在。既然大理已然駐兵,此時再派總督,鎮南王的人馬必然要退出大理的。如此,便要調用別處兵馬。西南之地,多有瘴毒不說,將士適不適應得了西南的氣候飲食還得兩說。當年,太祖皇帝著大將謝敏征南夷,便損耗頗重。”

大皇子道:“父皇,難道不能直接征調南夷兵馬嗎?鎮南王一向忠心,為人亦識大體。”

景安帝搖頭笑道:“忠心倒是不假,可識大體就算了,他可不是識大體之人。何況,他麾下兵源亦是復雜,士兵、山民,還有交趾人,其中這裏頭再分各族子弟,據說南夷共有三四十個族群。鎮南王能整治起這一攤,可換一個人不一定有這樣的本事。而雲貴,亦多是這種情形。所以,縱以後派官,亦要萬分斟酌。當地各部族,人雖少,他們卻是土生土長的,一旦不能收服,他們便跑到深山,倘他們肯在深山安生度日,也是福分。可山裏的生活,如何能與城裏相比,終是生出各種是非來。再者,就算打得他們不敢出來,雲貴之地,多大的地盤兒啊,沒人怎麽行呢?趕走了當地土人,又要遷民。如今承平日久,你瞧瞧,先前徽地受了雪災,鎮南王帶著大米遷了些百姓到南夷,徽州巡撫猶是急了。各地大員,沒人願意遷自己當地的百姓。再退一步講,就是遷過去,雲貴之人一向貧瘠,百姓有手有腳,倘日子不好,終是要逃的。”

“朝廷雖有銀錢,難不成,全撒到雲貴去?何況,貴地土司現下還沒動靜呢,現在派雲貴總督,此旨一發,鎮南王必然令軍隊退出大理。他的兵一退,新調去的兵水土不服,亦不知當地風土人情,豈不叫大理緩過這一口氣?倘他們緩過這口氣,再想有這樣的機會,可就難了。還有,貴地土司尚未臣服,談什麽雲貴土司?他們哪,不過是看著鎮南王這幾年東征西討,只怕鎮南王得了實惠。”景安帝語重心長地拍拍長子的手,“可你想想,鎮南王到底是咱們皇家的人,倘因咱們皇家之爭,叫雲貴土司得了便宜,這成什麽了?何妨就叫他暫且駐兵大理,鎮南王的性子,他必是要貴地臣服的。再者,雲貴的大頭是茶馬貿易,這裏頭的分寸,鎮南王與雲貴素有商事往來,他對此事拿捏得好。可換一個人,不一定有此間分寸。興許會有朝臣說,讓鎮南王輔助新總督治理雲貴便可。這樣的話,更是混賬至極!你要記住,天無二日,國無二主。到地方上,仍是如此。一件事,必然有主有從。現下一地總督為正二品,巡撫為正三品,尚有督撫之爭。何況,令誰輔助誰,這樣的話,聽起來沒錯。可一旦施行,必致地方大亂。何況,鎮南王乃親王之尊,你讓他去輔助一地總督,豈不是尊卑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