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章 大動亂(第2/4頁)

“不可,不可。”

楊姓文士開口反駁道:“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平西王爺當年可以飛揚跋扈,一是因為有靖南王對其看護,二則是其和陛下之間的深厚關系,故而,平西王爺當時可以不停索求;

恩主這裏,還需一步一步地走,切莫貪多,否則必然會嚼不爛。”

“楊先生說的是,某沒有平西王那般好命啊,哈哈哈……”

大家一起跟著笑。

少頃,

冉岷又開口道:

“宜山伯的那支兵馬某現在是不敢奢求的,但倒是願意提供方便,某決定請楊先生去一趟欽差行轅,告訴那位欽差大人,他想舉薦誰,某這裏也就跟著附議推薦,先賣給他一個人情再說。

而且,某也不用著急,等這四國合縱之事完成,某的身份,就不再局限於這一總兵了,到那時,宜山伯的那支兵馬說不得也得聽某的招呼。”

“恩主位高而不生妄,屬下佩服!”

“我等佩服!”

“我等佩服!”

“先生們言重了,某只是個粗人,強如平西王爺身邊據說也有類似樊力一般的人才輔佐;

某今後的路,還得多多仰仗諸位,某日後,也絕不會負了諸位!”

“願為恩主效勞!”

“願為恩主效勞!”

……

“滾滾滾,不見,本伯不見,不見!”

陳陽一腳踹翻前來通稟的親衛。

“卸磨殺驢,卸磨殺驢,他們怎麽敢這樣!

本伯就不信這是朝廷的旨意,本伯也不信這是陛下的意思;

陛下不可能這般短視,陛下就算是要收本伯的兵權,也不會操之如此急切!

倒是這幫下面辦事的人,拿著雞毛當……”

陳陽胸口一陣起伏,

“呵呵,讓他們搞吧,讓他們搞吧,軍權你收就收,本伯倒是要看看,本伯麾下的那些家夥,到底誰敢去接本伯的班!”

陳陽坐在了椅子上,大口喘著氣,其親兵們站在那兒,沒人敢出來勸。

……

肅山大營,位於肅山山下,於此地,向南,可支應南門關,向東,可呼應歷天城,向北;

擱在聞人家時期,向北能夠提防赫連家,向西,可直驅馬蹄山;

如果說,歷天城是聞人家統治時期的經濟、政治以及文化中心,那麽肅山,就是軍事中心,這是由地緣以及周遭外部勢力格局所決定的。

當年靖南王和鎮北王率大燕最為精銳的鐵騎入南門關後,即刻就攻占了空虛的肅山,再由此,開始了著名的十日轉戰千裏的大決戰,創造了諸夏史中大規模騎兵集團作戰的經典。

而如今,

燕人統治晉地後,

肅山大營被承襲下來,由宜山伯的這一鎮兵馬駐紮。

距離肅山大營五十裏外,有一座肅州城,和肅山大營一樣,這座城因為地理位置的優越,也是東西南北商貿往來的一個重要經轉點,二來,毗鄰肅山大營,大營的給養輸送外加丘八們放值時的花銷,對於當地商業的發展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

在這個時代,上萬規模的群體,論手頭銀錢充足以及願意和舍得花銀錢的程度,丘八們可謂其中之最;

當然,這裏有個前提,得是太平年間,否則毗鄰這般大規模的軍寨就不是福報而是禍亂之源了。

此時,

肅州城的一處酒樓裏,一名書生打扮的男子落座,在其對面,則坐著一商賈。

二人的身份很簡單,也很清晰;

書生來自於乾國,肅州城是曾經聞人家地界的大城,聞人家又好書文,平西王府下的陳道樂所出的陳家,原本也是聞人家地界的;

哪怕燕人占領了這裏,哪怕燕人不通那風花雪月,但百年來的傳統,也使得這裏讀書人極多。

燕國在晉地開科舉後,聞人家地界出的進士近乎碾壓了赫連家和司徒家那邊,沒辦法,三地文化氛圍實在是差距太大。

最後不得已之下,為了平衡晉地的政治資源,朝廷不得不做出了分榜的措施,不至於讓聞人家地界的讀書人一家獨大。

書生姓明,叫明義樓,他確實是書生,也確實是晉人,但其人背後,有著銀甲衛的影子。

番子衙門不可能做到事無巨細,也不可能弄出滿天下都是自己人的規模,但有些時候,不是他們要發展人,而是人主動找上門。

昔日陳道樂就是晉地義士的一員,而像陳道樂這般的人,其實有不少。

明義樓見晉地自己反抗燕人無望,故而自己找尋到了銀甲衛,不用銀錢收買,不用官職招攬,甘願成為銀甲衛的外圍,希望借助乾人的力量,實現對燕人的傾覆。

陳道樂曾和平西王說過他曾經的這段經歷,也說過這類的人,還問平西王爺是否會覺得這樣的晉人,很奇怪,亦或者,很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