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章 大動亂(第4/4頁)

但三道聖旨卻擊碎了他們的念想,且朝廷開始以此發難,進行更為徹底地整合,平西王府則繼續作壁上觀,不願做這個搞事兒的領頭羊。

無巧不巧的是,

第一個矛盾爆發在了肅山大營,欽差和宜山伯勢如水火,而朝廷也準備對肅山大營行“殺雞儆猴”之舉。

其實,

當初燕皇拉著平西王的手,二人一起坐在龍椅上暢想未來時;

皇帝的意思很簡單,你自由你的,我整合我的,為此,玉盤城也當作了交換條件;

同時,皇帝也露出了自己將要在休養生息之後再行統一戰爭的想法,且和平西王達成了共識;

甚至,不用平西王提醒,皇帝主動提出了整合兵馬是為了塑造朝廷的權威,不是想要像乾國那般,將能打仗的兵馬給整廢了。

皇帝,一直有著極為清晰的認知;

但皇帝雖然號稱是天子,卻不是神,且往往有的時候,上頭的基調是好的,但政策到了下面,落到了具體的執行人身上時,好經也會被念歪。

只能說,皇帝是明君,依姬老六的水平,在事後,必然能很快地反應過來進行彌補,以安撫軍心,讓矛盾得以彌合;

但皇帝在燕京,朝廷中樞也在燕京,距離這裏實在太遠,很難短時間內就得到應有的更正。

這就使得在這一時間內,

南門關以北,起到穩定局面中流砥柱作用的肅山大營,現在是一片混亂,乃至可以說得上是烏煙瘴氣;

李富勝部已經開拔,準備接替肅山大營的防務;

幾次做出準備支援晉東動作的李富勝,卻又因平西王太能打,最終沒能上場,心裏,早就積累了一團火,急切得無以復加。

只能說,

一切的一切,

都趕巧了;

在晉東的平西王府於冬日時剛剛打贏了範城之戰,大殺楚人威風之際,如今看似烈火烹油氣象的南門關,卻又處於虛火最為旺盛的時刻。

若是過去了,也就過去了,火氣之所以是火氣,意味著它無法持久,但要是被抓住了,就是另一個說法了。

甚至,

這種巧合和契機,是瞎子都沒有預料到的,瞎子雖然當過送符水的道士,但他真的不會推演什麽天機;

而局勢接下來的發展,很可能也會滑落向瞎子本人都始料未及的程度。

晉國早就被滅,乾楚這幾年,被壓被打得幾乎喘不過氣來,近乎要失去對抗燕人的信心。

但燕人似乎也忘記了,

這些年,燕國不是沒有遭遇過挫折,也不是沒有敗過,只不過他們有更為強大的人物站起來,又將局勢扳了回去。

只可惜,鎮北王已死,靖南王遠走;

可以繼續支撐台面的平西王,則遠在晉東,對於這晉西之事,可謂鞭長莫及。

據說,

謝家的那位少主謝玉安,在從孟珙手中接過這封信報看了後,

發出了一聲感慨,

你們乾國的軍隊,真是對不起這些身處於敵國之中的忠誠之士。

要是大楚的鳳巢內衛能夠做得和銀甲衛一樣優秀,望江決堤之事,怎可能不被提前發現,燕楚之戰的結局,說不得也會被改寫!

孟珙沒反駁,他沒說話,只是低頭,看了看自己手中的老繭;

真刀真槍的幹之前,說再多話,其實都沒意義,乾國的問題大概就是,拼嘴巴的太硬,拼刀子,太軟。

……

旬日之後,

一聲驚雷,帶來清爽的同時,也標志著夏日炎炎的正式拉啟。

而南門關,

則收到了一封來自梁國的緊急軍情:

梁國國相起兵作亂,國主請燕軍入梁維持大局!

南門關總兵冉岷在簽押房裏將這一則軍報念出,

其身邊一眾謀士全部為恩主賀!

四國合縱結盟在即,如今又是天賜良機,讓燕軍得以有最為冠冕堂皇的理由進入梁國,等平定梁國之亂後,燕人將直接成為合縱名副其實的主導者。

機遇,來了!

當夜,

南門關駐軍調動,近萬騎出關向南,直入梁國!

據說,

南門關總兵在出關時還對自己身邊的手下將領喊出了這樣一番話以提振士氣:

“平西王可為,我冉岷,亦可為!”

一場足以影響甚至足以顛覆整個諸夏格局的戰事,

於這隆隆雷雨聲中,

拉開了序幕……

第六卷 諸夏風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