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最後的問題(第2/4頁)

更可悲的是,這個世界上還有無數年輕人尚未識破傑斐遜其人的真面目,只因被他那句“人人生而自由平等”打動就愛屋及烏,將他奉若神明偶像來崇拜——就像從前的喬安。

一念至此,年輕的法師感到既淒涼又好笑,無言的搖了搖頭,轉身便走。

這時,身後突然傳來一聲呼喚,臉色頹喪的傑斐遜先生,小跑著追上來。

喬安駐足轉身,冷冷望著這個從偶像神壇上跌落凡塵的男人,看他還能說出什麽虛偽的話。

“喬安……有件事我心裏一直放不下,不知該不該問。”

“有話直說。”

“我記得當初你離開萊頓學院的時候,曾對我說要去尋找一個問題的答案,關於人生意義的答案,孩子,我知道你瞧不起我,我也不值得你尊敬,可我真的很想知道……這麽多年過去了,你有沒有找到那個問題的答案?”

聽了這話,喬安莫名感到鼻子發酸。

再次審視對面那張憔悴而懇切的面龐,年輕的法師輕聲嘆息,心頭的怨氣全都煙消雲散。

人生的意義是什麽?

“校長先生,關於這個問題,我不敢說自己已經找到終極答案,只有一個初步的結論。”

喬安仰望夜空,免得淚水滑出眼眶。

“在我看來……人生的意義,或許就在於承擔人生無意義的勇氣。”

附錄 5分硬幣的另一面

·史料:傑斐遜落荒而逃(《傑斐遜傳》(美)約瑟夫·J·埃利斯)

另一個讓傑斐遜在學術界風光不再的原因是埃裏克·麥特裏克1970年發表了一篇論文,評論了杜馬·馬隆和梅裏爾·彼得森剛出版的傑斐遜的傳記。

麥特裏克略帶冒犯地提出,對傑斐遜充滿崇拜、慶賀其豐功偉績的做法是否應該緩行。

他問道:“我們是否還應該考慮到傑斐遜性格中還有些特征,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算不上英雄行為?”

這不僅僅指他(傑斐遜)對奴隸制的公開支持。身為弗吉尼亞州州長,他在美國獨立戰爭中未能組織民兵開展有效鬥爭,而是在氣勢洶洶的英國部隊來臨之前,丟棄蒙蒂塞洛騎馬逃竄,這件事是否是英雄行為?

1807年的《禁運法案》(AmericanEmbargo)又是如何失敗的?

傑斐遜堅持經濟制裁會把美國從戰爭之中解救出來,全然不顧種種現象表明這種制裁的唯一作用就是摧毀美國經濟。

……

·史料:傑斐遜的心結(《傑斐遜傳》(美)約瑟夫·J·埃利斯)

傑斐遜曾在1779年到1781年任弗吉尼亞州州長,第一件事就發生在這個兩年的任期內。

此時,弗吉尼亞正處於戰時緊急狀態,經濟、後勤、政治一片混亂,在這種情況下,即便是最精明能幹的政客也只會心生畏懼。傑斐遜本人喜歡安靜的書齋生活,讓他承擔州長的重任,顯得太不是時候了。

縱使傑斐遜百般努力,弗吉尼亞的經濟還是一片混亂,大陸軍在本州的征兵人數不足。傑斐遜批準弗吉尼亞最精銳的部隊遠征底特律,但徒勞無功。

很快,英國軍隊在本尼迪克特·阿諾德的率領下從切薩皮克灣長驅直入,橫掃弗吉尼亞,將首府裏士滿付之一炬。

更糟的是,康華裏將軍麾下一隊騎兵部隊突至夏洛茨維爾,差點在蒙蒂塞洛抓住傑斐遜。

整個弗吉尼亞都在議論傑斐遜最後一刻騎馬逃跑的可恥行為,這很不公平地暗示著他膽小怯懦,玩忽職守,讓整個州陷於英軍的鐵蹄之下。

弗吉尼亞州議會甚至通過決議,對他的行為展開調查。後來調查不了了之,最終的決議正式赦免了他的一切不當行為。

雖然戰爭的發展超出了所有人的控制,但傑斐遜作為領導人難辭其咎。失敗的汙點伴隨了傑斐遜的一生,當他1796年和1800年兩次競選總統時,這些事總會再次發酵。

傑斐遜意識到自己性格敏感,不能適應危機時期人們對領導人的苛刻要求。至於這段經歷對其情感上的影響,傑斐遜向朋友吐露道:“這傷痛刺骨,一生難愈,只有進了墳墓方可了卻。”

……

史料:傑斐遜的種族主義(《傑斐遜傳》(美)約瑟夫·J·埃利斯)

一直以來,傑斐遜最令人反感的一點便是他深信黑人天生低等,無法與白人和平共處。

控方的主要觀點來自歷史學家保羅·芬克曼(PaulFinkelman),當時執教於弗吉尼亞理工大學,主要的指控是針對傑斐遜的虛偽。

芬克曼指出:“因為傑斐遜是《獨立宣言》的作者,對他在奴隸制問題上的立場做出考評時,要考慮的不是他是否優於同時代最惡劣的勢力,而是他是否領導了最優秀的那部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