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梯田?”

又是一個讓人陌生的詞語,工部的官員聽後只覺得滿頭霧水。

好在顧硯書似乎是看出了他們心中的困惑,說話的同時,直接在紙張上畫出了一張梯田的示意圖。

“梯田就是在坡地上挖出類似於階梯的農田的方法,各位大人這兩年來既然一直在研究耕種相關的事宜,應該也能知道,移山填海的難度,以及將山坡改為耕地之後,對土地的影響。”

與剛剛的曲轅犁不同,這一張梯田的示意圖,顧硯書畫的略微有些抽象。

在將示意圖遞給工部官員的同時,顧硯書不忘補充說明一番。

工部的官員一邊看著那一張梯田的示意圖,一邊仔細分析著顧硯書所說的話。

而顧硯書這一開口,便直接說到了開墾山地最為關鍵的兩個點上。

移山填海還好,關鍵是將坡地改為農田之後,對土地的影響,著實是讓人覺得傷透了腦筋。

現在聽到顧硯書這番話,再看手中的示意圖,頓時便有人反應了過來:

“殿下的意思是,這梯田可以有效地解決這兩個問題?”

“沒錯。”

顧硯書給了那人一個贊賞的眼神,微微點頭:

“這梯田依山而建,在保留丘陵坡度的同時,也可以減少水土流失。”

工部的官員們在仔細看過了顧硯書所描繪的梯田示意圖後,互相低聲商議了一番,便覺得此法可行。

但若是依照梯田這樣依山而建的開墾方式,便又要面臨一個新的難題:

“若是這樣,這農田,該如何灌溉?”

山腳的位置倒也還好,但山頂處呢?

農作物需要大量的水分,若是需要人力去挑水灌溉,恐怕耕作的效率會極低。

“可以在修建梯田的時候,因地制宜,修建出對應的灌溉系統。”

怕這些官員不明白,顧硯書又拿起了放在一旁的毛筆,開始畫示意圖。

一面畫,顧硯書一面在心中微微嘆了一開氣:

在華夏的歷史上,早在秦漢時期,便已經有了梯田的存在。

從天齊現在的情況不難看出,已經有了不少超越華夏秦漢時期的物件出現。

偏偏有些地方,又落後的驚人。

譬如說是這梯田,在天齊歷史上就從未出現過。

最後,顧硯書也只能將原因歸於兩者為完全平行的時空,難免會有所差異。

好在因為末世後那一股種田熱潮,顧硯書對於梯田,也算是比較了解,現在講解起來,倒也不算困難。

梯田的灌溉原理倒也簡單。

除了在修建梯田的時候,尋找水源與泉眼充足的位置,便是修建蓄水系統了。

在雨季或是農閑的時候,在蓄水系統中儲蓄足夠的水,待到農忙耕種之際,便可以直接運用。

待到顧硯書將蓄水以及灌溉系統的示意圖畫出,交由工部的官員們傳閱後。

工部的那些官員們,看著顧硯書時原本收斂了許多的眼神,再次變得熱切了起來:

他們就知道,依照厲王妃的厲害,定然能夠給他們一些幫助。

看看!

厲王妃今日才在工部待多久?就幫他們解決了兩個困惑他們已久的難題!

有稍稍年輕一些,性格較為外向的官員,甚至想直接一個飛撲上前,抱住顧硯書的大腿,將其一直留在工部。

若是他們工部能夠得到像是厲王妃這樣的人才,何愁不能崛起?

然而還不等這樣的人有所動作,擡眼便看到了站在顧硯書身後,目光如炬,手掌放在腰側的刀柄上蠢蠢欲動的止戈。

頓時一個激靈便清醒了過來。

厲王妃雖好,但卻並不是他們可以覬覦之人。

一想到這裏,工部的官員們心中便是忍不住的心痛與惋惜。

這樣的人才,怎麽就嫁給了厲王那個煞神了呢?

當然,心中雖然這樣想,但這些人臉上卻不敢表露分毫,就怕露了一絲端倪,就能被站在厲王妃身後的那煞神給砍了!

顧硯書對於這些人心裏的想法自偶無從得知,為了防止這工部的人三天兩頭來給自己找麻煩,顧硯書決定一步到位,多給工部找點事做。

於是在將梯田以及灌溉系統的示意圖畫出來之後,顧硯書大手一揮,便將水車以及打谷機等與耕種有關的物品的示意圖給畫了出來。

工部的人在看到這些示意圖之後,果然如獲至寶,頓時便顧不上用崇拜的眼神去看顧硯書了。

一個個的心思全都放在了那幾張圖紙之上。

那狂熱的模樣,若不是礙於顧硯書還在,恐怕早就開始動手,將那幾張示意圖上的物件給做出來了。

對於工部官員這樣的反應,顧硯書可以說是非常滿意,找了個機會,便直接腳底抹油,溜出了工部。

工部尚書作為工部的老大,自然比手底下的人沉穩了許多。

在顧硯書提出辭行後,工部尚書生生忍住了水車以及打谷機的誘惑,起身相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