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嘴上說著秦戮幼稚,但在回信之時,顧硯書還是按照秦戮的要求,洋洋灑灑寫了好幾頁信紙。

先是就自己上次簡短的回信,做了一番解釋說明,並且對自家炸毛的小鹿,進行了一番安撫。

前幾日秦戮的信來的不是時候,顧硯書收到信的時候,恰好忙的腳不沾地。

在緩緩回信以及先回一封比較簡短的信之前,顧硯書選擇了後者。

現在看來,還好當時顧硯書沒有因為忙碌而選擇晚幾日回信。

否則現在顧硯書收到的,恐怕就不是秦戮對他回信簡短的譴責,而是自家小鹿被氣回京城當面質問了。

當然,這其中的確有一些誇張的成分在裏面,但也說明了秦戮對於這件事的在意。

隨後,顧硯書也如同秦戮一般,在回信中,寫了一些他這些日子以來在京中的日常。

其中不可避免地提到了柳如溪與長公主府之間的恩恩怨怨。

不過這到底是旁人的事兒,顧硯書只選擇了一筆帶過,只在最後說了柳如溪答應他擔任南城邀月閣掌櫃一職,想來南城邀月閣的分店,不日便能開業之事。

最後,顧硯書也與秦戮匯報了一下自己這些日子的工作。

其中最主要的,還是水泥路之事。

厲王府承包了京都以及京郊的水泥路鋪設事宜,在招標會的第二日,顧硯書便將這項工程給提上了日程。

因為顧硯書的重視,以及朝廷在施工過程中給予的便利,再加上這些日子京都的天氣不錯。

現在京都以及附近水泥路鋪設的進度十分喜人。

不到一個月的功夫,水泥路便已經鋪設好了一大半,相信再有不到一個月的功夫,京都的水泥路便能鋪設完成並且投入使用。

而且顧硯書還了解到,那些拍下了水泥路修建資格的商人,為了盡快收回自己的投資,鋪設水泥路的進展同樣不慢。

如果按照這樣的速度進展下去,待到秦戮將溢州的堤壩修建完成,回京的時候,說不定就能體驗一番這剛鋪好的水泥路了。

除此之外,顧硯書也沒有忘記將朝堂上近來發生幾件大事給寫上,讓自家小鹿不至於兩眼一抓瞎。

其中最重要,便是大皇子一脈因為二皇子以及戶部的官員與丁一白放印錢一事,遭到皇上責罰一事。

說起這事兒,顧硯書心底總有一種不真實之感。

這件事發生的太快,顧硯書甚至還沒有反應過來,事情便已經結束了。

等到一切塵埃落定,復盤之時,顧硯書才察覺到其中的幾點異樣之處:

這第一個疑點,便是丁一白作為京中遠近聞名的紈絝子,怎麽會和戶部的人混在一起?還與他們一起合作放印錢?

要知道人性是一個非常奇怪的東西,若非關系好到一個地步,絕對不會一起做壞事,而且還是這種一旦暴露,便會惹來殺頭之禍的大事。

戶部那些官員,又怎麽可能放心與丁一白這樣一看就不靠譜的人一起做這事兒?

而第二個疑點,便是當時刑部查案判案以及定案的速度,似乎快的有些異常了。

不是顧硯書看不起刑部的官員,而是天齊的刑部官員,的確有著大部分朝代衙門的通病。

那便是拿錢比誰都快,做事卻比誰都拖沓。

也別是在京都的刑部,更是如此。

畢竟京都天子腳下,犯案之人本就不多,自從兩年前秦戮回京之後,諸多宵小礙於秦戮的威名,更是繞著京城走。

在這樣的大環境之下,就據顧硯書所知,刑部已經有兩年沒有正兒八經地辦過一件大案了。

要知道人是會閑出惰性來的。

即便是明察秋毫的神探,在休息了兩年之後,想要立即進入工作狀態,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更別說刑部之中,還有相當一部分關系戶。

從柳如溪的描述也不難看出,在放印錢這件事上,丁一白格外小心謹慎,若不是當初被丁一白領進府的小妾露了端倪,柳如溪甚至完全不會知道這件事。

偏偏這一次,刑部卻像是如有神助一般,不僅在極短的時間裏找到了證據,甚至還能直接拔出蘿蔔帶出泥,將二皇子給牽扯進來。

而第三個不解之處,便是與大皇子一脈有關了。

要知道像是這種一環扣一環的事兒,但凡是有些腦子的,都會做幾個煙.霧.彈以及找上幾個替死鬼,來蒙蔽敵人的雙眼。

顧硯書僅從以前與大皇子交手的經驗中,便能看出,這大皇子雖然不是特別聰明,但也不到愚不可及的地步,絕對不可能犯這種低級錯誤。

即便在一開始的布局之中,大皇子一脈的人沒有想過事情敗露的可能性,但皇上命令刑部查案之時,丁一白放印錢的事兒,已經被柳如溪鬧了個滿城風雨。

其中將近兩天的時間差,即便不能做到將尾巴掃幹凈,也至少可以做到斷尾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