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胎穿

天正六年,初夏。

今兒逢五,一大早長寧鎮上就湧入了附近村子來趕集的鄉民,人聲、家禽聲、狗吠聲鳥鳴聲混合在一起,把小小的鎮子弄得熱熱鬧鬧。

長寧鎮鎮上的人口有四千多人,是沂溪縣下人口最多的一個小鎮。因而縣太爺也較為重視此地,把小鎮的街道規劃得很好,特意分了安靜舒適的住宅區,和專門供周圍鄉鄰趕集和本地商販售賣東西的商業區,還命人拓寬了街道,用青石板鋪成,下雨天也不會泥濘不堪。

而住在住宅區那邊的多是地主鄉紳和經濟較好的人家,以及需要幽靜的私塾。

此刻,私塾裏孩童們朗朗的讀書聲透過窗欞緩緩傳向遠處,直到被集市上的喧鬧聲淹沒下去。

新鮮出爐的蒸餅冒著甜絲絲的熱氣,引得路過的人群放緩了腳步。

小孩兒纏著大人要買,得了蒸餅後高興極了,不經意跟斜對面豆腐攤子的孩子對上視線,得意地擡了擡下巴。

“遇兒,怎麽了?”正在給人裝豆腐的婦人收了銅錢,看向了身旁凳子上坐著的男孩。

小孩兒身形瘦弱,頭發垂髫,穿著棉布做的短衣長褲,估摸著五歲左右。然而實際上,秦遇已經七歲了。

聽到婦人的詢問,秦遇搖了搖頭,“娘,沒什麽。”

後面又有人買豆腐,婦人只好收回了視線,她麻利的劃了一塊豆腐給人裝碗裏,又迅速打了一碗豆漿,一共四文錢。

巴掌大的豆腐三文錢一塊,豆漿一文錢一碗,來買豆腐或者打豆漿的人自己帶碗。

秦遇就在旁邊安靜看著,偶爾婦人忙不過來,他就上前幫忙。

鎮上來來往往都是那麽些人,幾年下來,大多混了個臉熟,看到秦遇還跟他說笑兩句,秦遇乖巧應答。

直到午時,攤子上的豆腐豆漿全都賣完了,婦人簡單地收拾一番,然後摸摸秦遇的小臉,“遇兒是不是餓了,娘給你做飯去。”

秦遇乖乖跟在她身邊,往後面走去。

這個小小的鋪子後面設有住房,作坊,一小塊活動區域做院子,茅房,擠得滿滿當當,秦遇就在這個小小的院子裏待了七年。

他閉上眼睛都可以在這個小地方走動,不會磕著碰著。

婦人拿了一塊豆糕給兒子,讓他在院子裏玩,然後趕緊進了作坊旁邊加蓋的小廚房忙活。

秦遇拿著豆糕沒有吃,喉嚨間有點癢,他緩一緩,不知不覺想起了他的過往。

他原是現代一名剛畢業的大學生,意外身亡後穿來了這裏。

幸好在現代他也沒什麽在意的人。他母親去世後,親爸就成了後爸,他們父子早就沒了情分。外婆和爺奶那邊也有好幾個孫子孫女,他毫無存在感。

但穿到古代,境況也不怎麽好,他是胎穿,早產生下來,五歲以前就沒斷過藥。

更糟糕的是,秦遇這一世的父親,爺爺奶奶都去得早,他是被他娘獨自辛苦帶大。

他以前生一次病,他娘就日夜守著他,差點哭瞎了眼,母子倆都好像在渡劫。這讓秦遇又震撼又動容。

他努力配合治療,無視藥湯苦澀,頑強的活了下來。現在他只是比同齡人瘦小一點,身體已經沒問題了。

他想事情想得入神,直到手中感覺一陣黏膩,手裏的豆糕邊緣有些化了,他甩了甩腦袋,把亂七八糟的想法甩出去,小口小口吃著糕點。

他環視一圈,還好秦家留下了這麽一間豆腐鋪子,如果在鄉下,靠種地為生,秦遇也不用掙紮了,早死早超生,還不用帶累他娘。

想到張氏,秦遇皺著的一張小臉出現了笑意。

他把一塊豆糕吃完,跑到廚房門口張望。

張氏一身荊釵布衣,腰間束著圍裙,秦遇一出現,她就看到了,笑道:“遇兒,廚房熱,你去院子裏等著。”

“娘,我洗手。”他把手攤開給張氏看。

張氏舀了一瓢溫水在木盆裏,給他端到廚房門外的小凳子上,秦遇彎下腰認真清洗。

過了一會兒,張氏出來匆匆進了住房,把一張四仙桌搬出來,秦遇跟著擺凳子。

四仙桌可以看做縮小版的八仙桌,每面只能坐一個人,對於秦家來說卻是剛好。

地方狹窄,沒有多余的地方再作大堂,不下雨的時候,他們母子倆就在院子裏吃飯,下雨天就去作坊裏吃飯。

飯菜上桌,一碗煮泥鰍,一碗肉沫蒸蛋,還有一碗油渣炒青菜。以及張氏面前放著的一碗早上特意留下來的紅薯飯。

秦遇人小,吃了蛋羹和泥鰍就差不多飽了。她吃紅薯飯和青菜,油渣就算開葷腥了。

不過秦遇不依著她,他穩穩夾住泥鰍肉往張氏碗裏放,張氏攔著碗沿:“遇兒乖,這是給你補身子吃的。”

她也是聽大夫說,泥鰍是補物,很適合體弱的人吃,她就跟來鋪子裏買豆腐的農戶商量,以物換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