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亡國第一百三十六天(第3/5頁)

喜鵲看向娘子軍中,一名跟娘子軍一樣披了幾片殘甲的獨眼婦人站了出來,向秦箏和楚承稷行禮:“民婦見過太子殿下、太子妃娘娘。”

她身上有一股和秦夫人相似的平和、寧靜的氣質,讓秦箏覺得很舒服。

“先前在株洲救治疫民的那名遊醫便是您?”秦箏問。

遊醫點頭:“正是民婦,此番民婦得以出城,也多虧了這位女將軍命人在棺木中造了隔層,將民婦藏於棺木底下。饒是如此,出城也經歷了一番波折。”

秦箏心中一時間悲喜參半,悲的是王大娘的故去,喜的是遊醫被救出來了,不管沈彥之那邊會不會把方子交給她們,身染疫症的百姓都有救了。

聽遊醫說她們出城也經歷了一番波折,不由得問喜鵲:“路上遇到了麻煩?”

喜鵲回話道:“為了方便透氣,棺木下角我命人挖了幾個小孔,出泗水城時許是叫城門守將發覺了,扣下我們要開棺查驗,我煽動民憤,帶著將士們趁亂出城,路上又遇到了一隊陳營的人馬,怕他們回泗水城後得知情況又追來,才在半道上把遊醫放出來了。”

出了泗水城就不是陳營的地盤,便是陳營的人馬追上來了,遊醫同她們分開走,也能到江淮。

秦箏心知他們路上遇到的那隊人馬必是沈彥之的,喜鵲跟著林昭北上一遭後,如今遇事也能隨機應變了,王大娘一走,這些她曾經掛念的孩子都長大了,悵然之余,也有幾分欣慰:“喜鵲此番立了大功。”

喜鵲跟著林昭去北庭時,魚嘴堰水庫還沒被炸毀,江淮以南也沒瘟疫橫行,她雖沒親眼瞧見瘟疫帶來的災禍,卻也聽說過瘟疫的可怕之處。

對於秦箏說的記功,喜鵲並不掛心,而是紅著眼道:“不是我立的功勞,是王護軍把人帶回來的。”

若沒有王大娘的這口棺木,在陳營那邊的層層封鎖之下,遊醫的確出不了城。

這話說出來,秦箏也有了幾分傷感,對喜鵲道:“王大娘有功,你也有功。”

喜鵲又抹了一把眼,情緒穩定穩定下來後,怕陳營那邊發現遊醫出城了會追上來,對秦箏道:“太子妃娘娘,咱們快些啟程回吧,若是陳營的那波人馬回去後從城門守衛那裏得知棺木有問題,只怕會追來。”

秦箏看著泗水城的方向,沒說話。

北庭有難,楚承稷必是要馬上揮師北上馳援的,娘子軍百十來人,陳營肯借道,屆時要過境的是數萬大軍,陳營那邊怕他們反手攻城,定不敢再借道與他們。

天下人的責罵對沈彥之和李忠而言,只怕已不算什麽。

沈彥之得知真相後若仍執迷不悟,大楚在他和李忠之間,早晚有一戰。

……

泗水城。

從來都只有官兵在百姓跟前耀武揚威,還從未有過百姓毆打官兵的場面。

娘子軍已出城多時了,街上的百姓聽說城門處一堆人在毆打官兵,依舊絡繹不絕湧了過去。

衙門的官差和城樓上的將士一開始還想鎮壓這場動亂,最後發現根本鎮壓不下來,雙拳實在是難敵四手,官兵們一個個被打得鼻青臉腫,慘烈些的,牙都缺了好幾顆。

沈彥之帶出去的三千人馬回城時,百姓們眼見大軍歸來,這才手忙腳亂地全跑沒了影,只余滿地被揍得站不起來的官兵。

陳欽瞧見泗水城這副現狀,以為被人突襲了,馬車裏沈彥之又昏迷不醒,整個人心急如焚,在城門口處喝問:“怎麽回事?”

守城門的小將被揍得最慘,兩顆門牙都被打掉了,爬起來慘兮兮告狀:“前楚那支娘子軍運回去的棺木有問題,末將想讓她們開棺查看,她們卻煽動百姓毆打官兵……”

陳欽急著帶沈彥之進城找大夫,一聽是這麽點芝麻綠豆的小事,當即狠狠瞪了小將一眼,直接率大軍入城。

小將被陳欽那個眼神看得心頭發涼,先前只想著不能放那遊醫出城,若是抓到遊醫,他便立下了大功,前楚的軍隊意圖帶遊醫出城,他們又拿了前楚的錯處,怎麽都能從前楚哪裏討些好處。

小將滿心只想著立功,此刻上邊的人的態度才讓他意識到了不妙。

畢竟他當著那麽多百姓的面要求開棺,那支娘子軍護送的又是前楚那邊抵禦外敵戰死的將軍……真要追究起來,他這絕對是過大於功。

想通一切後,小將後背已叫冷汗濕透。

……

沈彥之當日在十裏亭吐血狂笑後直接暈死在了亭中,高燒數日不退,人也一直昏沉著。

等他終於恢復意識時,已是在汴京。

陳欽進去送藥,發現他雖醒了,卻只是兩眼空空望著帳頂,整個人仿佛已被抽空了生氣一般。

他道:“主子,喝藥了。”

沈彥之雙目無神,因著這幾日粒米未進,本就清瘦的人,比起從前更消瘦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