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完結(下)(第4/5頁)

但謝舒的權勢和威望實在是無人能及,眾人只能默默忍耐,等待時機。

好在謝舒並無子嗣,大家忍的還算有盼頭。

然而衛卿童卻坐不住了,他歷經千辛萬苦,好不容易才看著自己的兒子登基為帝,沒想到一天的威風都沒享到,就被謝舒變著法禁足了。

劉強對此也無能為力,何況劉強只是想要內監的權力,因此也敷衍著衛卿童。

衛卿童哪裏看不出來,但衛卿童能用的人太少了,所以衛卿童只能一邊找劉強,一邊暗中發展著前朝的勢力。

時機終於到了。

少帝今年九歲,還有一歲就要滿十歲,但謝舒依舊沒有要還政的舉動,也不讓少帝參與政務。

這樣的意圖已是很明顯了。

衛卿童對劉強說,等到一年之後,請求謝舒還政的奏折一上來,謝舒定然不願,到時候少帝的皇位也岌岌可危了,劉公公不如早做打算吧。

劉強想了想,還是同意了。

宮變在醞釀之中了,明面上仍是一片祥和。

這一日,第一封“勸誡”謝舒還政的奏折出現了。

眾人看著這封奏折,大氣不敢出,偷覷著謝舒的神色。

而當朝的天子端立在座位上,早熟的心智已看出大勢一觸即發。

謝舒只是面色如常地拿起這封奏折,不是別人,是已經升為禦史大夫的徐勝凱。

徐勝凱被謝舒提拔過幾次,又是謝舒的同鄉,他站出來,恐怕是最讓人意外的。

謝舒望向下方的徐勝凱,可徐勝凱只是避開了他的視線,目視著前方,剛直不阿地說道:“先帝有命,少帝十歲便要還政,還請大人還政。”

他話音一落下,便有不少人附和起來,但更多人在旁觀望著。

謝舒淡淡道:“還政?那我要問徐卿一句,這天下是人民的天下,還是一家姓氏的天下?”

他話音一落,頓起萬丈波瀾,謝舒這話是什麽意思?

有幾名老臣都用不可思議的目光看著謝舒,即便之前的謝舒改革已初見端倪,可未曾想到他竟還有如此想法,他這是要逆了王朝的根基啊!前朝藩王自立,就是因為禮樂崩壞天子權威淪喪!

徐勝凱眉頭鎖緊,遲疑道:“大慶乃是天命所立,天子受命治理天下百姓。”

這樣的觀點不能算是一種錯誤,為了保證自己的王朝正統,天人感應的學說應運而生。

謝舒聞言冷笑道:“既是天命,何人知之?莫非編造出幾個祥瑞之兆,便是天命了? ”

此話一出,如同當頭一棒,眾人既是驚懼又是駭然。

謝舒繼續說道:“《尚書》曰:天子作民父母,以為天下王。此話謬矣!當今天子乃十歲小孩,也能做萬民之父嗎?

民眾是天下國家的根本,豈能兒戲,一個國家的基礎是人民,一個國家的治理也要以人為本。然而從古至今,國家因一個君主是否賢明而興衰,可有想過,民眾也會因此遭受多少苦難?”

謝舒說到這裏,看向坐在台上的少帝,而少帝已呆坐在龍座上,盡管身後的劉強百般催促,可當謝舒的一個眼神過來,少帝的腦海已一片空白了。

但下面的臣子卻仍要盡一盡忠心:“謝舒,大膽,你不過是信口胡說,想要謀奪帝位!那依你說,不應陛下治理國家,難道是你來治理嗎?”

謝舒聲音平靜,語氣從容,噌吰如鐘鼓不絕,響徹眾人心扉:“聖人尚且有不足,何況我一介俗人,非人治,應法治耳。”

*

慶朝八十年而終,其後是謝舒所建的大慶民國,雖然依舊保留了慶這一稱號,但卻無帝位,而是由首輔作為實際上的治理者。

謝舒廢除了帝位制度,參考後世的法律,盡量貼合當時的社會建立了內閣六部制,沿用慶朝科舉制。他大力發展經濟,廢除奴隸制,以及土地私有制。

他是內閣首輔,也是真正意義上人民法制的奠基者。

謝舒連任了兩次首輔,便退休了,他本來就對權勢無心,一開始也只是為了改變郎君的處境,可到了後來,他放不下一切,無論是人民,還是江山社稷。

很多人都不理解他,也有很多人反對他。

謝舒都沒有怨言,只要看著郎君在這個時代能夠這樣自由、開心,便是最大的慰藉。

後來謝舒退休,虞楚息也陪他一起,如今虞家所有商行已順應制度變成全國範圍內的公司,沒什麽需要費心的了。

從此兩人泛舟遊於西湖之上,在這江南的煙雨中。

直到多年之後,謝舒執手虞楚息重返故地,來到曾經的京都,在曲江邊上暢遊,遇到了衛卿童。

衛卿童當年被廢除太後之位,還妄圖想要□□,但大勢之下,浩浩湯湯,也無計可施。

如今的衛卿童看上去過得還不錯,遇到故交,衛卿童竟有心上前和兩人攀談幾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