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四十八(第2/4頁)

“好啊。”

趙維楨欣喜道:“待會燉菜好了,第一個給政公子吃。”

聽到這話,一旁的魏興止不住:“夫人,那我,那我呢?”

趙維楨:“自己去廚房自己撈去。”

魏興興高采烈:“是!”

他樂顛顛地直奔廚房,一時間,後院裏人來人往,只剩下趙維楨和小嬴政兩個閑人。

嬴政捧著碗,目光再次轉向趙維楨手邊的石硙。

剛剛夫人一直盯著這硙看,他可沒忘記呢。

“夫人。”於是嬴政堅持問道:“你將才看什麽?”

“啊?哦。”

趙維楨順著嬴政的視線看過去:“我在想別的。”

直到漢唐石磨才叫石磨,先秦時代被稱之硙。

“別的?”嬴政追問。

“水磨。”趙維楨右手一拍石磨,誠實回答。

聽到陌生的詞匯,嬴政眨了眨眼。

不用發問,趙維楨就知道他是要自己出言解釋。

趙維楨的思路很直接:既然糧食產量上來了,那制造業是不是也可以跟上?

剛好在做豆腐,她就想到了水磨。

這一層面,也與不久之前同秦王稷的交談有關。

開課第一天,秦王親臨趙維楨的學堂,他說要趙維楨“再給他幾個台階”。

什麽台階?

自然是能夠論功行賞,只是允許辦學都顯得不夠的台階。

——意思就是讓趙維楨再多做點什麽。

她的貢獻越大,秦王嬴稷的“壓力”就越大。

屆時他就可以“迫於壓力”,去與群臣、貴族們商量:雖然無女子為臣的先例,但也沒有哪個女子拿出這麽大的功績,不賞不行了,抓緊想個對得上貢獻的封賞方案。

那趙維楨就得努力想想,自己還能掏出什麽東西了。

水磨只是思路之一。

“就是水硙的意思。”趙維楨耐心說:“政公子看,這硙得用力量才能轉動,轉動之後就能研磨豆子或者谷稻。用人力呢,費勁一些。用耕牛呢,雖省力氣,但耕牛種地都不夠,哪兒能拿來推硙?我在想,能不能用其他的力氣,不用人也不用牛,叫硙自己轉。”

嬴政了然。

他立刻跟上了趙維楨的思路:“夫人的意思是用水?”

趙維楨:“嗯。”

然而新的困惑出現了:“可是,得多麽湍急的水流,才能推得動石頭做的硙?”

“我們可以用齒輪。”趙維楨說。

我國是最早使用齒輪的國家之一,甚至出土過戰國末年的鐵質齒輪。

趙維楨隱隱記得,水磨與水排都是在東漢時期發明出來的,距離當下也不是很遠,制作工藝並不難,難的是技術。

但是——

雖然大概知道水磨長什麽樣,但趙維楨不會設計齒輪啊!

純文科生的知識盲區又出現了。

“齒輪?”六歲的嬴政更不懂了。

“呃,就是輪緣上有凹槽的輪子。”進入知識盲區,趙維楨連比劃帶絮叨,努力嘗試為小嬴政解釋清楚:“小齒輪連接大齒輪,大齒輪連接大大齒輪,大大齒輪連上水磨,這樣只需轉動小齒輪的力量,就能聯動轉起水磨啦。”

解釋到這裏,去廚房偷豆腐吃的魏興已經回來了。

他捧著碗,聽到趙維楨最後的話,不禁插嘴:“夫人說的,可是墨家的那些玩意?”

趙維楨:“……”

對哦。

她怎麽把墨家那群手工大佬忘了!

虧她還在這兒盯著石墨尋思半天,思考要不要鼓起勇氣自己擼袖子算數呢。

嬴政好奇接道:“既是有人鉆研,把他們找來不就是了。”

倒也沒那麽容易。

不過墨家因為傳承問題,好像一直很神秘。根據原身對墨家為數不多的記憶,祖師爺墨翟死後,墨家就分成了三個派系。

她嫁去齊國時,偶爾見過幾個墨家,但都是擅長辯解、宣揚學說的門徒,和現代認知中的技術大佬們相距甚遠。

而墨家在傳承方面紀律嚴明,在趙維楨看來,跟像是武俠小說中的修行門派,自己掌握的手藝絕對不能隨便外傳,能保密就保密。

連原身都沒記憶,趙維楨更不知道從哪兒找起了。

“要尋墨家,是不是得先找钜子。”趙維楨猶疑不定:“可是我不知道該去哪兒找。”

嬴政悵然“哦”了一聲。

但了解之余,他又看向趙維楨,見她臉上分明寫著遺憾之色。

“夫人覺得墨家很有用?”嬴政問。

趙維楨抿緊嘴角。

如今來了邯鄲,她可不敢再滿嘴跑火車了!趙維楨先是瞥了一眼四周,見大家人來人往,沒人往石磨邊上湊,這才放下心來。

“先不提他們的治國主張。”

趙維楨又是拍了一下石磨:“既是墨家研究出了齒輪,那隨便找個門生,和他合計合計,說不得就能做出來水磨。”

水磨還只是一個方面,她還惦記著與水磨一同出現的水排呢!那東西可以用來冶金,比水磨的實用性要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