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四十八(第3/4頁)

“能做出方便使用的工具,怎能說沒用?”她總結道。

說到這兒,嬴政也明白了。

早在邯鄲時,小小的嬴政就在考慮一個問題。

維楨夫人為他簡單講述了諸子百家的學說,她好似什麽都懂,提及哪家都能滔滔不絕分析一番。可她卻好似哪家也不深入,只了解一個大概,未曾做過細致了解。嬴政暗地思索,覺得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維楨夫人不支持任何一家學說。

只是因為秦國為商鞅變法之後,嚴格按照《秦律》治國,所以維楨夫人為他認認真真地學習《商君書》與《秦律》,據說連帶著《法經》和韓非的論著也看了不少。

她學會了,來教自己,但偶爾言談之間,維楨夫人好似並不完全認同《秦律》中的內容。

“夫人。”

嬴政壓低聲音:“你認為,究竟是哪家學說最為有用?”

趙維楨訝然看向嬴政。

她當然明白小嬴政是什麽意思。

然而若是她說了,小嬴政會認同麽?

趙維楨略一思忖,覺得他能問出這個問題,就已經是經由深思熟慮之後的結果。

按照嬴政謹慎警惕的性格,僅僅是察覺出趙維楨不是真正的法家擁護者,是不會大大咧咧問出口的。

“我啊,沒那麽有主意,也沒什麽野心。”

趙維楨擺出笑容,故意用很輕快的語氣調侃道:“諸子百家,各位策士,為的是宣傳自己的學說。求得國君認可,或為心中抱負,或為揚名立萬,總歸是有個追求的。可我看來,學說這東西,有用就行。”

嬴政側頭,耐心聽她說下去。

“《秦律》規定人家國生活,所以有用。儒門講經世濟民,仁愛世人,給大家樹立一個高尚的道德目標,不也是很有作用?同樣的,墨家研究出這些稀罕物事,不是更能改善世事?”

一提起來趙維楨的真正想法,她就忍不住了。

這些話,自從來到這個年代,趙維楨一個現代人,不知道憋了多久。

“我覺得,能萬全的不是某家某人的學說,也不是某個持有學說的大家。”趙維楨總結道:“最萬全的,則是把百家學說整合起來,好的東西留下,壞的東西丟掉,和政公子喜歡的七巧板一樣,拼出一個完整的圖畫。”

“一個有思想的人,也是多個物件拼起來的。怎治國的思想,就能一家面面俱到呢?”

說起後世的思路,趙維楨都不帶停的:“想想看,若是儒為心,法為骨,墨道農兵陰陽家等等具為肺腑皮肉,這樣的學說,不就完整了嗎?”

《秦律》雖好,但完全依靠嚴苛律法,能讓秦國統一六國,卻不能讓秦國長治久安。

人民苦於徭役,苦於戰亂之後的困頓,律法卻沒有提供一個解決的方案。

在趙維楨看來,秦至二世而亡的因素有很多,治國思想單一且苛責絕對是重要原因之一。

因社會矛盾,而產生律法,可隨著社會發展,律法並沒有緊跟變化。這屬於上層建築沒跟上經濟基礎,肯定要出問題的。

趙維楨巴拉巴拉說這麽多,也是希望小嬴政能早日想通這點。

她也不知道具體該如何改變秦末矛盾重重的局面,但萬一小嬴政想通了,重視這個問題,能早日變革,說不定就能早日解決危機呢?

盡管只是夢想,可趙維楨還是覺得自己得說。

而小嬴政沒有立刻接話。

他的腦子已經開始飛速轉動了,見他瘋狂思索,趙維楨也不著急。

待到她一碗豆漿快要慢悠悠喝到底,嬴政才回過神來。

“我明白了。”

男孩總結道:“夫人的意思是,希望百家學說,和文字、度量衡一樣,能統一起來。”

趙維楨:“……”

你是真惦記著統一這回事啊!

“倒也沒錯。”趙維楨失笑:“能統一是最好的,就像是政公子說的那般,不是省去了很多麻煩?”

“可是,想要一統,該如何說服百家策士?”嬴政又問。

“不用說服他們。”

趙維楨滿不在乎道:“只要國君說統一,朝堂裏的臣子是做什麽用的?”

嬴政頗為認同地頓首:“還是得家國統一。”

趙維楨:“…………”

她早就看出來了,別的國君不敢,或者只在夢裏想想一統六國,唯獨秦國真的敢這麽做,有一半原因大一統思想並非來自後天教育,而是小嬴政打娘胎裏帶出來的。

“不過說這些也沒用。”

趙維楨很是遺憾道:“就算能找來墨家子弟,那也得知道他們在哪兒。”

嬴政聞言,很是茫然:“呂不韋手下商隊眾多,其蹤跡遍布各國。請往來商隊為夫人打探消息如何?”

趙維楨愣了愣,然後猛然回神。

對啊!

這個時候不使喚便宜夫君,什麽時候使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