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五十二(第2/4頁)

他出列向前,先行行禮,而後坦然開口。

“昔年獻公,苦秦國弱小,向天下頒布求賢令。”安國君侃侃出言:“獻公雲,能強秦者,來秦獻策,獻公願尊官且分土。歷代秦王,效獻公之賢,用人從不看出身,不看品性,只看學識與才能。正因如此,列國賢士紛紛來到秦國,為秦國做事,我秦國才得以強大。”

陳述之後,安國君擡首看向秦王。

“父王。”他鄭重道:“孟隗夫人來秦,已有一年。她屢次建功,卻得不到與之匹配的封賞,這樣的行為違背了秦國的傳統,亦與秦國強大的理由相悖。所以兒臣懇請父王能賜予孟隗夫人,與功績相匹配的賞賜。”

太子安國君的陳述完畢,群臣立刻開始小聲議論。

呂不韋混在其中,感受到明裏暗裏的無數視線投射到他身上。

其中不乏嫉妒、羨慕,還有揶揄意味,但呂不韋的目光動也不動,權當是沒看見。

座上秦王聞言,輕輕地“嗯”了一聲。

“那太子覺得,怎樣的賞賜才算匹配得上功績?”秦王問。

“近日孟隗夫人與墨家钜子聯手制作水力機械,兒臣親自去看過。”安國君接下問題:“那水硙、水碓與水排,不用人力,可借水力自行運轉,此等奇觀,兒臣是頭一回見。”

秦王感興趣道:“自行運轉,那豈不是能省不少力氣?”

太子笑道:“回父王,正是如此。钜子說,但凡有水的地方,便可安置水車,若是舉國推行使用,一則提升糧草處理之速,二則可騰出更多人力。”

秦王:“也是利國利民的物事。”

太子頷首:“確實如此。可現在,墨家钜子因這鉆研,已領得應有的賞賜,但孟隗夫人的賞賜,卻是遲遲未定。”

“遲遲未定,是因為還在商議當中。”

群臣中有負責的官員出列稟告:“商議結束後,會上書王上,為孟隗夫人請求賞賜。”

太子轉身:“這還需要商議麽?”

他冷淡反問,叫出言的臣工為之一愣。

“王上,孟隗夫人三獻圖紙,於戰於耕,都有大功。再加之護送質子歸秦,這樣的功績,在我秦國。”安國君一字一頓,擲地有聲:“理應封君!”

“萬萬不可!”

太子話語落地,又是一陣熙熙攘攘的議論。

在議論之中,有人不假思索地站了出來:“王上,萬萬不可,女子怎能封君?歷朝歷代,從來沒有這樣的先例!”

呂不韋稍稍擡起眼皮,看到站出來的,是一名嬴姓公子。

這便是代表秦國的老派貴族,出來反駁了。畢竟維楨若是得勢,吃虧的還是他們。

還敢出來找事,是覺得秦王稷看你們還不夠偏見麽?呂不韋心中暗自好笑。

毋須他出面辯駁,陽泉君先行站了出來。

“話是這麽說。”陽泉君開口:“可歷朝歷代,也無女子做出此等貢獻。”

“陽泉君為楚人,自是不明白中原的歷史。”

嬴姓公子冷笑道:“敢問帝堯之妻,娥皇女英,難道不夠賢明?連她們都不曾封君,孟隗夫人憑什麽封君?”

“此話公子說的不對吧?”

武將那邊,王龁率先出列:“娥皇女英,乃上古之事,有沒有這兩個人,還有待商榷。你說不曾有女子封君的先例,可那商武丁的王後好,屢次率軍征戰四方,不僅活著有封賞,死後亦有廟號。這等事跡,連我這種粗人都知道。”

王龁拋出反駁,持有不同意見的列臣,立刻開始嘰嘰喳喳辯駁起來。

秦王也不著急。

他等著台下的人吵吵鬧鬧,吵到最後,差不多都沒詞兒了,才又一擡手。

太子安國君見狀,立刻總結道:“自秦國建立以來,確無女子封君的先例。但兒臣覺得,有沒有先例,也得給孟隗夫人一個說法。若是諸位有其他合適的意見,盡管提出來。”

他看向群臣,卻是沒人再敢說話。

若是能有辦法,他們還在這兒吵架幹嘛?

見無人搭腔,安國君又道:“雖無先例,但我秦國之所以強大,不就是因為懂得變通、屢開先例?僅是昔年商君變法,就打破了多少所謂‘傳統先例’,因而拿祖上無先例為由阻撓,在秦國,兒臣認為說不通。”

反駁的嬴姓公子,自知說不過,也深諳太子出言,肯定是得到了秦王的默許。

但他也不願眼睜睜看著外姓女子討得好處,損害宗室利益。於是嬴姓公子仍然堅持道:“還是請王上三思!”

“此事確實要慎重行事。”秦王說道,而後他微挪視線,在諸位臣工之中尋覓到呂不韋的影子:“孟隗夫人乃不韋先生之妻,先生就不準備說些什麽?”

秦王點了呂不韋的名字,他才慢吞吞出列。

清雋郎君,態度雖恭敬,卻也只是謙卑道:“為秦做事,乃不韋與夫人的本分,全聽王上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