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前塵(第3/5頁)

她說:“你以為我是無緣無故掉進地穴的?不,這一世我活夠了,我想死了。我都快化成枯骨了,你為什麽又要來救我?”不是的,她從沒想過要死,她害怕死亡,尤其是這樣孤獨的痛苦的死去。她是看到有樵夫掉了下去出手相救。為什麽相救,並不是出於善心,有時候就是一個念頭。她救下了他們,讓他們順著藤繩往上爬。他們是那樣的哭求,她可以徒手穿過巨蟒的七寸,由她殿後是最好的選擇。她沒有異議。

他們爬了上去,割斷了藤繩。

他們說,在這深山老林中怎麽可能有美貌的少女,她一定是山林的精怪,故意設下陷阱害他們,取得他們的信任後同他們一起回村子,吃掉小孩和女人的心臟。

她一定是妖怪,從來沒見過有這樣通天徹地本事的人。

她是那樣的害怕孤獨,卻要讓她如此淒涼的死掉,她的指甲崩裂,摳出了鮮血,磨壞了肉皮,露出了骨頭。石壁是那樣的滑,雨水浸透了她的身子,她聞到了腐爛的味道,她整日整夜的哭。她可以死,但她想在花香滿地的地方,身上蓋一層薄薄的土。她不要死在這種地方,她的記憶告訴她,如果她死在這裏,她也將會在這裏復生。沒人會來這種地方,沒人會救她。她將不斷重復這段經歷,絕望腐爛死去。

她害怕,害怕的渾身顫抖。恐懼讓她心生惡意,她惡狠狠的想,如果再發生這樣的事,她一定先顧著自己,其他人隨他生死都不關她的事!

她每一世的生命大概有六七十年,沒有童年中年老年,她永遠都是一副十六七歲的少女模樣。在最後一刻來臨的時候,她會急速老去、死亡。正常的死亡沒有痛苦,意外會讓她備受煎熬。

按理,她也該和元禪一樣,是個五六十歲的老人了,或許再過幾年她也會死去。然而,也不知是不是上次在地穴緩慢死亡時被救回,她的身體發生了一些變化。清醒過來的她感覺到了新生的力量,這次重生的時間非常的短,讓人驚喜的是她完全繼承了上一世的記憶。她不再感到迷茫,不需要花時間去學習適應,她有認識的熟人,熟悉的環境,她感到非常開心。

她磨蹭到房門口,打開門。

元禪叫住她:“你要是不嫌棄,就住下吧。”

“只有一條,不能叫其他人看見了。”

“不然,我,我說不清。”

想留下她嗎?想。

他曾立誓,忠誠於她,屬於她,追隨她的心從未變過。

歲月教會了他很多東西,包括閉嘴。

她迅速後撤,啪一聲關上門,“好。”

**

元禪借口靜心參禪,意欲將方丈之位讓出去,無人敢受,寺內僧人又齊勸他。為了大善寺,他不得不仍掛著方丈的虛名,只是將職責都分了出去。又將靜室遷到了大善寺偏僻的後山峰。葉善雖說住了下來,卻仍是喜歡外出,短則半日,長則小半個月。她喜歡塵世的熱鬧,會將她看到的各種有趣的見聞說來給他聽。

二人相伴,還是和以前一樣會拌嘴。元禪年輕的時候會認為作為老人應當如何如何,若是和年輕女子有牽扯一定是為老不尊。等他到了這個歲數,他才終於明白什麽叫做人雖老心未老。和她在一起,他總會忘記自己的年紀,他有時候恍惚的覺得自己還是那個意氣風發的青年。可他的皮膚已長了褶皺,面上也長了黃褐斑,他笑眯眯的看她,假裝像看待一個孫女那般慈祥柔和。

二人又相伴了十年,他知道了她的秘密,也終於理解她的孤獨。他開始非常注重健康,一日三餐都粗細搭配講究均衡,勤於鍛煉,規律生活。他希望能活得更久一些,至少不能死在她前頭。他許諾,這一世定不會讓她死的寂寞。

修塔原本只是因為一個玩笑。葉善聽說書的說了漢武帝金屋藏嬌的故事,不無感慨道:“小和尚,我應該也給你修一座房子,你這麽乖,又不喜歡外出,修一座大房子,將外頭的好玩意都拿回來給你玩。”

元禪因為這句話動了心。他在建築上很有造詣,大善寺後來重建的許多巍峨建築都由他主持修建。他應該也為她建一座屬於她的房子,有房子有她便是一個家了。

他已經七十了,時間不等人,想幹立刻就要付出行動,他開始起草圖紙,問她的想法。她滿腦子稀奇古怪的念頭,各樣的要求簡直不可理喻。他都一一滿足她,除了違背常識——能在天上飛這樣的,他一遍又一遍盡心竭力的去思考去試驗去修改。他苦心研究的時候,她就在旁邊聽他說,看他如何做,她會按照他的要求當他的幫手,當他腰酸背疼的時候接過他手中的活。

就這樣改來改去,用土木模型搭建,直到最終確定修建方案就用了兩年時間。為了不叫人懷疑,外表還是建成了寶塔模樣。可是這建築卻要建在懸崖峭壁邊,說出來無人肯信,只當他在癡人說夢。他將自己的研究成果拿出來,一意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