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許是天氣漸暖的緣故, 排骨燜面雖然被吃得幹幹凈凈,但得到一致好評的居然是涼皮。

鐘離東曦建議,可以把涼皮單獨列為一道新菜, 若只是作為配菜搭在大禮包中賣有些浪費了。

楚溪客考慮到涼皮和燒烤攤的定位不太相符,有些猶豫。

不成想, 這日出攤時遇到一位要求特殊的客人。

“自打入了春, 我家老夫人脾胃一直不適,昨日偶然吃到您家套餐中的涼皮,覺得涼爽開胃,不僅獨自吃完一整份, 還多進了一串烤面筋……家主今日特命我過來,問問小哥, 這涼皮可單買?”

說話的是位面容和氣的中年男子,身上的衣衫款式低調, 面料卻是極好的,想來是哪個富貴人家的管事。

為了給老太太買口吃的, 竟差了個管事過來,想來這家主人是極其孝順的。

楚溪客向來敬重這樣的人, 於是同樣和和氣氣地回道:“原本是不單賣的,但既然是為著老人家的身體著想, 小子少不得破個例。”

於是, 楚溪客把所有套餐中的涼皮都取出來,放到一個餐盒裏,空余的位置用新添的菠菜豆嘴兒補上,同樣是清涼爽口的小菜, 倒也不違和。

管事再三謝過, 除了應付的錢, 又多遞過來一串,當做謝禮。

楚溪客稍稍推辭了一下,就笑呵呵地收了,轉而建議道:“若家中有胡瓜,可切成細細的絲加入涼皮中,搭配起來吃口感會更豐富。不過這個時節胡瓜難買,燙幾根波斯菜、胡蘿蔔、水芹等,調成小菜搭配著吃,也是好的。”

管事忙執了執手:“多謝小哥。”

楚溪客謙虛地擺擺手,閑下來之後,不由認真琢磨起了鐘離東曦的建議。

確實,眼瞅著就要進入夏日,天氣越來越熱,這個時代沒有空調冰箱和WiFi,如果能推出一道清清爽爽的拌涼皮,想來會是極受歡迎的。

說幹就幹,第二日,楚溪客就把洗面筋剩下的澱粉水全都做成了涼皮。

於是,小鹿車上繼“楚記王炸大禮包”和“每日限量”之後,又多了一個貓頭形狀的可愛牌子——

“夏日上新:紅油/麻醬涼皮任意選!”

為了增強宣傳效果,楚溪客還舉行了試吃活動,凡是在他攤子上消費的顧客,都可以免費試吃一小團。

這些客人中,八成以上都額外買了一份涼皮。

這下,楚記小燒烤又出了個風頭。

隨著燒烤攤名氣越來越大,客人便不僅僅局限在平康坊了,北邊的崇仁坊、勝業坊,南邊的宣陽坊、親仁坊,甚至東西二市的客商,都免不了過來打個卡、嘗嘗鮮。

不過,楚溪客說好了每日只賣一百份,就決不貪心,賣完立馬收攤。

晚來的客人買不到串串,大多也不會空手而歸,要麽在東邊的攤子上買了碗面,要麽在西邊的涼棚裏吃了盞茶,周圍的攤販無不跟著沾光。

還有人買了芋頭讓楚溪客幫忙烤,楚溪客也不吝嗇炭火,一邊跟大夥介紹著過幾日會有什麽新菜色,一邊就把香軟的芋頭遞了過去。

楚溪客就是這麽會做生意,更會做人。

因此,就算他生意做得再好,周遭的同行們都不嫉妒,反倒私底下盼著楚記小燒烤名氣再大些,吸引更多的客人過來。

相應的,其余地方的吃食攤子也陸陸續續往這邊搬,漸漸的,平康坊東門竟隱隱有了“美食一條街”的苗頭!

這樣一來,坊中那些酒樓食肆的生意難免被搶走一些。

其實,小吃攤和酒樓的定位不同,客流也有差別,其余食肆雖然覺得憋屈了些,但頂多私底下嫉妒一二也就過去了,祥雲樓的掌櫃卻較了真。

“放在從前,南來北往的客商、學子、官宦諸人,但凡進了這平康坊,哪個不是先到咱們這祥雲樓走上一遭?如今倒好,上至宮裏的娘娘公主,下到行腳商人,竟只知楚記,不知我祥雲樓了!”

掌勺師傅嘆了口氣:“別的還好說,單是這道拌涼皮,不知怎麽就入了崔老夫人的口!前日崔府開小宴,竟讓這涼皮上了席面,一下子在長安貴胄圈裏風靡起來。我可聽說了,原本在咱們樓裏預定‘孟夏宴’的都在考慮,要不要轉訂楚記。”

掌櫃一聽,更為光火:“區區一個涼皮,左右不過面粉做的,竟琢磨不出做法麽?”

面點師傅訕訕道:“您看這晶瑩剔透、薄而不斷的樣子,一看就不是普通面粉。然而粟米、大豆甚至芋頭我們一一試過,怎麽都做不出這口感……”

掌櫃道:“那就去找那姓楚的買方子!”

面點師傅忙擺了擺手,道:“這可是人家安身立命的手藝,怎麽可能會賣?”

掌櫃皺了皺眉,道:“此事必須在孟夏宴之前解決,我不能讓祥雲樓的百年聲譽毀在一個小小的燒烤攤上……傳我的話,不管是誰,不管用什麽法子,只要能拿到這涼皮方子,跑堂的升成管事,切墩的升成掌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