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姜紓並不是被楚溪客的豪言壯語打動的,而是和三省六部再三討論後做出的決定。

當然, 要說一點沒受到楚溪客的影響,那是不可能的。不僅姜紓, 王城的所有人都因為楚溪客的樂觀、勤勉和朝氣蓬勃而深受鼓舞, 雖然辛苦,卻覺得前程一片光明。

總之,楚溪客的建城計劃順利通過啦!

對於他們這個年輕的團隊來說,最大的優勢就是不需要進行情緒內耗, 也沒人中飽私囊拉後腿,即便偶有爭論也是為了把事情做得更好。

因此, 只需要埋頭苦幹就好。

第一步是修路,先修城中, 再修城外。

楚溪客的打算是,把平川城到三關口的道路整體加寬、夯實, 方便外來的貨物、商隊行走。

他曾考慮過要不要像很多基建小說裏寫的那樣,修成水泥路, 做計劃的時候突然想起了之前在工地搬磚的經歷。

是的,楚溪客為了籌學費, 在工地搬過磚。

工頭和工人們都很照顧他, 楚溪客也喜歡聽他們聊天。其中有一個年輕小夥子,總是一邊幹活一邊聽網絡小說。還有一個上了年紀的工友,一邊蹭聽一邊吐槽。

工友說,普通的水泥路面在古代其實很不實用, 因為強度不夠, 日日風吹雨淋過馬車, 沒兩年就會磨損得厲害,一旦開裂那就不是一條兩條的裂縫了,而是溝溝坎坎許多條啊!

其實,不只古代,就連現代的水泥路壽命也不長,橡膠輪胎走在上面都顛簸得厲害。更何況古代的馬車都是木制車輪,跑在溝溝壑壑的破路上,可想而知有多酸爽。

聽了工友的話,楚溪客還特意查了查資料,發現最適合古代跑馬的還是古代的“三合土”。

用三合土修建的城墻,跨越千年還能屹立不倒,可見專家形容三合土“其堅如石”一點都不誇張。

三合土路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陰天下雨的時候,萬一道路泥濘,形成溝壑,可以直接填充砂石,不會影響出行。

最重要的是,調配三合土只需要用到石灰、砂石、黃土,再加上糯米漿黏合劑……非、常、省、錢!

所以,楚溪客果斷選擇了用三合土修路。

不過,他還是打算把水泥研究出來,鋪在土路兩側,當做人行道,這樣行人和車馬就可以分流,不僅安全,還能提高效率。

水泥還有兩個很重要的用途——澆灌城墻、鋪設排水溝。

楚溪客雖然壯著膽子決定把平川城建成一座商貿城,但還是想著把城墻與口兮口湍口√。修得高高的,用松木做骨,澆灌混凝土,越結實越好。萬一被紅眼病覬覦,他就儲備足夠的糧食,把城門一關,熬死他們。

至於排水溝,可以說是城市的“肺管子”了,如果排汙管道修得不好,城市人口又急劇擴張的話,用不了幾十年就會臭氣熏天,被迫搬遷。

至於水泥和混凝土的配方,也是楚溪客在工地學的。

起初他搬了兩天磚,工頭看他做事踏實,不偷懶也不耍滑頭,就讓他去看著攪拌機了。楚溪客因此記下了土法制水泥的方子和混凝土的最佳比例。

他只需要把水泥配方和修路計劃交給姜紓和鐘離東曦,剩下的事就不用管了。

第二步,就是蓋房子,包括商鋪和民居。

當地富戶大多用木料搭建木石結構的挑檐樓,好看是好看,但密封性差,一旦刮沙塵暴全家都要跟著吃土。

尋常人家多是平頂的土坯房,結實又防風,唯一的缺點是容易掉土,就算用米漿刷了也不好使,有時候吃著飯屋頂就有可能掉一塊土……

楚溪客思來想去,覺得還是磚房好。

不是王城用的那種死貴死貴的青磚,而是工藝比較簡單、用料也比較便宜的紅磚。

楚溪客剛好知道怎麽燒。

沒錯,這也是他在工地幹活時聽老師傅說的。工期結束後,他還帶著桑桑去參觀磚窯來著。

當初他在工地幹活時,臉上脖子上的皮膚曬得硬生生蛻掉一層,手上和腳上的水泡磨破了又長出新的,每天又疼又辛苦,如果不是天生樂觀有韌性,他八成堅持不下來。

而現在,這些曾經覺得很辛苦的經歷,都成了幫助他邁向更快更遠處的基石。

楚溪客滿懷感恩之心地寫下了紅磚的燒制方法。

姜紓卻搖了搖頭:“黏土需要陰幹才能燒制,工期很長。”

“這個不需要,阿爹您看,給到足夠的高溫,出窯後再用涼水冷卻就好。順利的話,六天就能出一窯。”

缺點就是,紅磚不如千錘百煉燒出來的青磚結實持久,但總歸比土坯好很多,蓋民房足夠了。

姜紓無奈道:“你這裏寫的用石炭燒,自然快了,但石炭須得從雲州或涼州運過來,且不說石炭的進價,光是運費就不是一個小數目,用來燒磚造價未免太過高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