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平川王殿下演技大爆發,把那些精明的商人們都唬住了。

說到底,還是因為從前的平川地界環境惡劣, 人煙稀少,消息閉塞, 這才讓楚溪客的“故事”有了變假為真的可能。

他甚至讓人排了一出參軍戲, 把“蒙恬將軍忠心下屬獨守賀蘭山,鑿硯祭奠”的故事演給了百姓們看。

這個故事一分真,九分假,真的是蒙恬將軍確實在賀蘭山附近屯兵十萬, 也確實留了一些屯田兵及其後代,其余的都是假的。

然而, 百姓們看得多了,總能從中找到一些自家先輩們曾講述過的“蛛絲馬跡”, 這些蛛絲馬跡一傳十十傳百,最後, 就連當地百姓都堅信真有“蒙恬將軍的下屬”這個人,也真有“傳承千年”的賀蘭硯了。

見證並參與了全程的薔薇小院一家人笑而不語。

文人們想買, 又不好意思死纏爛打,於是把希望寄托在商人身上。

商人們托了各種關系搭上楚溪客, 楚溪客為了證明“賀蘭硯不是你想買就能買”, 親自帶他們找到了賀蘭硯的雕刻師傅。

當然,這個“雕刻師傅”也是他提前安排好的,不是別人,正是他的半個師父——

老驢頭。

老驢頭根本不用故意演, 長臉一拉, 唬人的勁頭就十足了。

商人們一見, 這老師傅連平川王殿下的面子都不給,果然與眾不同令人敬佩,於是,就更加相信他的手藝了。

最後,楚溪客親自勸說,老驢頭“不得不”給楚溪客這個面子,“勉強”同意讓他的幾個徒弟加班加點,雕刻一些賀蘭硯出來,賣給這些翹首以盼的商人。

作為“中間人”,楚溪客好心提醒:“雖然老師傅答應了,但是諸位最好不要抱太大的希望,畢竟賀蘭山陡峭危險,能做硯台的石料更是稀有難尋,祭奠先人是一回事,若是拿出來賣,想必不會便宜。”

商人們繞了這麽大彎子才看到希望,哪裏有絲毫討價還價的意思?生怕老驢頭一翻臉不賣了。

於是,所有人都迫不及待地表達善意:“這麽好的手藝,談錢就俗氣了,屆時讓老先生隨便開口就好。”

楚溪客滿意地笑了。

傳說中的“饑餓營銷”,還真是放之四海而皆準啊!

當然,楚溪客並沒有把顧客當成傻子,賣出去的每一個硯台都是由姜紓或鐘離東曦親自設計、能工巧匠手工打磨,每一處細節都追求盡善盡美。

他還把“售後服務”這一套搬了過來。凡是賣出的硯台,後續保養、磕碰修補等終身負責。最讓人稱道的還是“十年質保”這一項,只要十年之內摔壞了,楚記全額退款。

為什麽是退款,而不是換貨?

因為,楚溪客擔心有人喜新厭舊,為了換新貨故意摔壞硯台。倘若只是退款的話,很多人就舍不得了。

當然,這也只是他的預防手段而已。實際上,能買得到賀蘭硯的,無一不身份貴重,這些人還不至於耍這樣的心機。

“饑餓營銷”帶來的最大弊端就是,為了保持賀蘭硯的逼格,每個月的出售量都要嚴格控制。這樣一來,即使單個硯台售價再高,也支撐不起這門生意。

為了抵消這一弊端,楚溪客想到了“周邊產品”這個概念。

最好的石料用來做賀蘭硯,剩下的顏色差一些,或者花紋不那麽獨特的,就用來雕刻成筆洗、筆架、鎮紙、小擺件等,作為“賀蘭石”的周邊出售。

那些買不起或者暫時買不到賀蘭硯的人,可以買買這些周邊聊以慰藉。

雖然是平價產品,但楚溪客力求對得起每一位消費者,即使是一個小小的擺件都要求匠人用心雕刻,不允許任何一件有瑕疵的商品走出平川城。

在這樣的理念下,“平川賀蘭石加工坊”出產的每一樣東西都獨具特色,一時風靡大昭文壇。

有人真心喜歡,也有人跟風湊熱鬧,短短一月就把銷量沖了上去。

至此,楚記的賀蘭石生意正式步入正軌。

這裏需要說一下,賀蘭石生意和平川棉紡廠一樣,從開采到加工都由官府嚴格把控,只是把經銷和售後這兩塊外包給了楚記。

也算是創立了公私合營的新模式吧!

***

忙忙碌碌的,就到了除夕。

去年除夕,平川城處於熱火朝天的建設中,所有人都忙得腳不沾地,薔薇小院一家人包了頓餃子,守了個歲,就這麽把節給過了。

今年除夕,有錢了,有人氣了,還有老友相聚,說什麽也要好好過一場。

一大早,楚溪客就忙碌起來。

說好了,今天由他帶著雲飛和雲柱兩個小子動手,鐘離東曦和賀蘭康也來幫忙。

姜紓就算了,他雖然飽讀詩書、多才多藝,唯獨沒有點亮“廚藝”這個技能點。

至於家裏的娘子們,就歇著,什麽都不必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