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其樂融融的過年氣氛,被一個突如其來的消息破壞了——

中原各地相繼發生雪災,民房大片倒塌, 無數百姓流離失所,為求一線生機紛紛湧入長安。然而, 今上卻以謹防叛亂為由拒開城門, 將上萬災民棄之荒野!

消息是阿肆傳過來的。

本來,阿肆兩個月前就可以到達平川,但是因為那時候西北一直不見落雪,姜紓擔心來年會有天災, 讓鐘離東曦提前準備。

於是,鐘離東曦就讓阿肆在長安、洛陽等地秘密收購糧食, 存進了鳳凰谷,以備不時之需。

按計劃, 阿肆原本應該在除夕之夜趁著解除宵禁,秘密出發趕到平川, 全家人還能一起過個年。

可是,就在他出發的前一刻, 長安封城了!

今上不僅下令封城,還封鎖了一切向外傳遞消息的途徑, 就連長安上空飛來飛去的信鴿都被禁軍打了下來。

幸好還有賀蘭康留下的海東青, 阿肆這才可以把消息傳出來。

“今上瘋了嗎?不接收災民就不接收,為何還要封城?”楚溪客簡直難以理解。

姜紓罕見地沉下臉:“因為去年雪災時,今上不肯開城門,消息傳到各州, 文人學子口誅筆伐, 許是怕了吧!”

楚溪客更加想不通了:“他既然怕了, 今年難道不應該好好對待災民嗎,封鎖消息就能不挨罵了?”

賀蘭康冷笑道:“他拿什麽賑濟災民?自打他上位以來,為了博個好名聲,一直在江南、河南、淮南等富庶之地減稅,富國倉裏能有幾粒存糧?僅有的一些陳芝麻爛谷子也都扔給平川軍了。”

這些年,今上為了架空賀蘭康,一直打著“募兵制”的旗號,把平川軍的自給自足轉化為朝廷供養,這樣一來,平川軍數十萬兵丁就只能依靠兵部和樞密院派發的軍餉和糧草過活了。

不得不說,今上的算盤打得著實精明,當年,賀蘭康都著了他的道。

中途不是沒有遇到過災情,今上本著對平川軍的控制,遇到這種情況直接從這邊調用糧食就行。

這兩年卻不同了,平川軍已然不是從前的平川軍,平川城也不再是從前那個任他予取予求的靈州。

今上終究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楚溪客抓住了其中的要點:“所以,朝廷沒有糧食賑災,還和平川有關?”

姜紓沉著臉點點頭:“朝廷調集糧草的詔令已經發過來了,就在一刻鐘之前。”

類似的詔令,去年也有。只是去年平川城自己都吃不飽飯,朝廷也沒到一窮二白的地步,因此姜紓沒有理會。

今年卻不同。這次受災的不僅是北邊那幾個州,甚至包括京畿各地,就算把國庫掏空了都不一定夠。

平川城卻發達了,雖然糧食不夠,但他們有錢,有鹽,可以買,可以換,唯一需要考慮的就是給不給的問題了。

這是一個極佳的機會,引導輿論,挑起民憤,讓四處揭竿而起,平川城就有了足夠的立場打回長安,奪回屬於他們的東西。

可是,那是大昭的百姓啊。當年,先帝之所以把皇位拱手相讓,不就是為了不想讓各地節度使趁亂發兵,致使國土四分五裂,百姓流離失所嗎?

這也是為什麽,這一次,姜紓無法運籌帷幄。

他需要這個機會,卻又下不去手。

最後,是楚溪客果斷地做出決定:“阿爹,寫折子吧,平川的糧食三日之內必到。”

姜紓怔了怔,目光復雜地看著他,最後,轉為欣慰和釋然。

他聲音很輕,卻很堅定地說了聲:“好。”

***

年沒過完,平川城的三省六部外加平川軍悉數忙碌起來。

一個個糧倉被打開,一袋袋粟米裝上車,運糧的隊伍從朱雀門排到南大門,綿延數裏,一眼望不到頭。

然而這還不夠。

鐘離東曦給阿肆寫信,把前不久才存進鳳凰谷的糧食悉數運出,和平川軍的運糧隊伍匯集在一起。

楚溪客發出一封封親筆信,送到那些前不久還求著他買賀蘭硯的商人手中,好聲好氣地請他們幫忙買糧,平川願意用上好的精鹽換。

最後,就連楚溪客自己的私庫都動用了,糧食、棉花、鹽引,能拿出來的都拿出來了。

這一樁樁一件件,平川百姓都看在眼裏。

所有人心裏都萌發出一些東西,只是暫時沒人帶頭,或者自己也搞不清楚應該怎麽做。

率先站出來的是漠北的牧民。不,應該說是從前的牧民,現在他們已經是平川人了。

去年雪災,平川王殿下收留了他們,今年輪到平川王殿下需要幫助,他們義無反顧。

根本無需彼此商議,也沒有向官府邀功的意思,幾乎所有牧民都在一夜之間宰殺了成年的牛羊,腌漬好,一部分送到平川軍大營,一部分送到六部衙門。

牧民們的意思很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