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長安城外的災民突然少了起來, 平川城外的災民反而漸漸變多了,而且有著越來越多的趨勢。

之前因為畫展的原因來到平川城的文人學子們因為突降大雪的緣故,一直滯留在城中沒有離開, 此刻,所有人都在等著看平川王殿下會如何處理這件事。

前幾日轟轟烈烈的“平川援助”被所有人看在眼裏, 文人們贊頌的文章都寫好了, 就等著雪災過後返回家鄉,讓所有人都看到平川為大昭百姓做的一切。

萬萬沒想到,平川城的城門居然關閉了!當災民聚集的時候,平川和長安一樣, 不允許災民進入!

文人學子們都愣住了。

難不成,平川王殿下不打算管這些災民的死活?還是說, 前些天震驚全大昭的“平川援助”只是在作秀?

文人們分成了兩派,有的出於對姜紓和賀蘭康的信任, 堅信他們不會做出不顧災民死活的事;另一派想法則比較激進,覺得政治面前沒有聖人。

兩撥人爭來爭去, 誰都說服不了誰。

那些年輕的學子們不淡定了,幹脆奔向城門, 決定親自去看看。

一看之下,更覺得怪異。

平川百姓一副習以為常的樣子, 不僅沒有私底下議論六部官員枉顧人命, 反而紛紛湊到城門前,主動詢問要不要幫忙。

城門口的小吏顯然對這波操作也已經很熟悉了,毫不客氣地把前來幫忙的人聚集在一起,讀書識字的分成一撥, 身強體壯的分成一撥, 勤儉細致的分成一撥……

沒一會兒, 城門口的百姓就按照各自的特長分成了不同的行伍,並自發地選出伍長。

緊接著,就有武侯拉來一車車帳篷、爐灶、被褥等用具。

剛剛分好組的百姓,便和武侯們一起掃雪的掃雪,搭帳篷的搭帳篷,小半天的功夫原本光禿禿的城墻下就多出一頂頂姜黃色的帳篷。

懂行的人都能看出來,這不是普通的民用帳篷,而是專門用來行軍打仗的,布料十分厚實,還塗有防火層,形狀也不是常見的四角,而是八角,每一個角都深深地楔進泥土裏,即使刮沙塵暴都不會把帳篷掀翻。

帳篷裏面也十分寬敞,沿著篷邊可以放足足一圈草席,中間還有個大肚爐子。爐子一側豎起一個長長的煙囪,一直通到帳篷頂。

每一個帳篷都不是隨意搭設的,而是沿著城墻根,每隔三米搭一個,一直搭了上百個,然後再錯落著,搭設第二圈。

這也是軍中的規矩,據說既能防止火燒連營,又可以防風保暖。

每搭好一個帳篷,就有另一撥人進去,在裏面擦擦掃掃,鋪上草席和羊毛氈。可以看得出,這些草席和氈子並不是嶄新的,但每一個都幹幹凈凈,可見保管得很好。

等到把帳篷裏收拾幹凈了,也沒有閑下來,緊接著又把帳篷周圍的地面也打掃幹凈。

就這樣,在官兵和百姓們齊心協力的忙碌下,不出半日,竟足足搭好了上千頂帳篷!

學子們傻眼了。

往年,他們也見過長安抗災現場,可以用八個字來形容:拖延推諉,焦頭爛額。

並不是說長安沒有能人,相反長安有才能、有德行的官員很多,但是長安的人事關系有很復雜,一層又一層套下來,無論銀錢支出還是執行力都要打好幾個折扣。

相比之下,平川簡直是個奇葩。

武侯們把帳篷拉過來,大喊一聲:“哪個負責點數?”

立即有一對百姓上前,揚了揚手裏的本子。

為首的武侯連對方的名字都沒問,直接把那些帳篷交給他,轉身就去拉第二批物資了。

不光帳篷,就連銀錢都是放心給。

這邊少了一百張席子,管錢的小吏吆喝一聲:“哪個有空,去三關口買車席子回來!”

立即有個利落的婦人上前:“我去吧,我跟席子鋪的楊老三是表親,他看著我的面能便宜。”

“成,那就托給嫂子了。”小吏直接把一箱錢給了婦人,“整十貫,不夠再來支。”

婦人數都沒數,往胳膊底下一夾,叫上兩輛車就走了。

圍觀學子目瞪口呆。

“這……這都不怕有人昧下嗎?”不說別的,就那些帳篷,隨便裁成布料,多少都能做點什麽吧?

剛好有位百姓經過,聽到這話翻了個大大的白眼:“外邊來的吧?一看就不知道我們平川的情況。平川王殿下是短了我們吃,還是短了我們喝,昧下官家的東西,也不怕出門爛了蹄子!”

學子面嫩,被這麽一搶白,頓時面紅耳赤。

一位面容和善的婦人笑笑,解釋道:“咱們平川城住的房子、用的棉被、穿的衣裳,甚至吃的鹽巴和糧食都是官府免費發放或低價售賣的,別說百姓們沒必要貪這個小便宜,就算真有那些心黑的,一眼就能被看出來,將來別想在鄰裏間立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