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第4/4頁)

提前制作的細竹簾子在紙漿水中輕輕濾取,竹漿便會在竹簾上形成一層膜,把竹簾倒放於木板上,膜便會脫落,而這層膜幹了以後就是所使用的紙了。

杜衡先取了少量竹漿以做測驗,待膜脫落在木板上以後,他將木板下加了些炭火,薄薄的膜受熱一點點變幹,原先透明而微有些泛黃的膜逐漸變成了白色,也愈發輕盈,受風一吹便可飄起。

“成了!”

秦小滿守在一旁觀看,瞧著一張白紙落成,高興的跟過年一般,徑直就呼了出來。

杜衡取起紙拉了拉,紙張做的輕薄,容易破損開,雖是素白一色,但紙面上依稀還是能見著些竹纖維的痕跡。

不是書坊裏一白如雪的宣紙,質不可與之比擬。

但能有這個效果也很不錯了,宣紙價高,若非鐘鳴鼎食之家或有特別需求,尋常一些的人家都不會輕易買來練字。

反倒是這般品質算不得極好,又勝於黃紙的紙張反而更受人采買。

做的多了,也便就更能摸出些觀竅來,紙張的厚度可以通過竹簾蕩竹漿來決定:“用力蕩紙便厚,輕蕩紙便薄。”

他傳授著大壯手法,家裏許多的竹料,一人來做肯定是做不完的。

竹簾濾成的紙膜一張張整齊堆疊在一塊兒,幾百張呈厚厚一沓,再一齊用重物壓出其間的水分,如此便不必一張張鋪開占用許多的地方。

壓過水後,再用細鑷子一張張分開進行烘幹。

做的紙多,那就需得建夾巷烘烤。

這夾巷可以理解會非常窄的巷子,中空而兩面有墻。

首先用竹塊搭建個架子,然後兩面用平滑的木板裝上“墻”,最低下以轉砌一個火道。

在火道裏頭燒火,熱氣往上烤著兩面的木墻,待受熱以後就可以把濕紙貼上墻烤幹。

夾巷的墻面越寬,一次性烤的紙就越多,只不過也不可做的太高,如此就不便貼紙和受熱了。

又是挖塘又是砌灶的,院子裏弄出個夾巷立著,這麽大的陣仗村裏人想不曉得的都難。

一早把竹子泡到了水塘裏,大夥兒正忙著秋收都沒去如何關注,這朝秋冬天裏無事,也都跑來秦家門口看稀奇了。

杜衡也不怕人學走了手藝去,只有造紙的人才曉得其工藝究竟多繁雜,需得自家有材料,還得一步一樁的做著走方能成,哪裏是人一知半解的看兩眼就能學會了去的東西。

就好比是那街上的豆腐,人都道好吃,作何沒人人都賣去。

休沐的時候他叫來農閑的雇農,幫著烤紙。

“真能成紙了?瞧一張張的白凈,比黃紙的好瞧。先時我還說他們搗鼓啥呢,竟不想是在造紙!”

“滿哥兒,你們這是咋做的嘛?”

秦小滿站在門口同大夥兒道:“這是我相公讀書學的,可麻煩了。”

“書院還教這個?”

“那哪能啊?需得自行去借書買書翻看,一點點把經驗教訓方法給記著,慢慢試錯才試出來的。”

村民們被秦小滿唬的一愣一愣的,看著白花花的紙,家裏的雇農前來幫著烘烤,忙上忙下的幹,村民眼饞道:“這麽好的紙,咱也做不來,拿兩張給咱也用用嘛,看個新鮮沾沾讀書氣。”

秦小滿抱著胳膊道:“嬸兒大字不識得,家裏也沒有個讀書人,紙拿去作何?蹲廁的時候使啊?”

眾人哄堂大笑。

村民被懟又被笑話,卻還是厚著臉皮:“萬一要寫個什麽的,家裏備著也省得要用的時候再去找嘛。”

秦小滿點頭:“得,左右我們家也是要把紙拿去賣,今兒也開著門做生意,大夥兒都是鄉親,就賣五文錢兩張,實惠的很,縣城裏的書坊保管都拿不到這個價格。嬸兒要拿幾張?我這就去給你拿,鄉裏鄉親的,你就是想挑一挑都成!”

村民一聽要拿錢來買,登時就不應聲兒了。

冬日裏天冷,消息倒是傳的快,不多時周遭的村子都聽說了這頭造紙,過了兩日就有讀書人問著過來要買。